1969年,墨西哥巴哈加利福尼亚半岛的沙漠中,一辆改装版初代福特烈马在被称为"死亡赛道"的BAJA 1000越野拉力赛上冲过终点。 这场长达1600公里的残酷赛事,涵盖沙漠、岩石和峡谷地形,当年完赛车辆不足一半,而烈马却以量产车身份拿下了四驱组冠军,创下赛事空前纪录。 此后半个世纪,烈马在这条赛道累计登顶32次,成为硬派越野领域的性能图腾。
五十多年后,这款传奇车型以全新形态出现在工信部新车目录中。 车身依旧挺拔硬朗,轮拱饱满有力,经典的外挂备胎和侧开门设计得以保留。 但前脸发光的"BRONCO"字母标识、数字化大灯组成的贯穿灯带,以及引擎盖上实际贯通的风道设计,透露出它已不是单纯的燃油猛兽,而是融合纯电与增程双动力的新能源车型。
烈马新能源的车长达到5.025米,轴距接近3米,比燃油版加长约200毫米,但宽度略微收窄。 增程版提供三组接近角/离去角参数,纯电版则为两组,均比燃油版有所降低。 更大的变化藏在底盘:非承载式车身和整体桥悬架被取消,换成了多连杆独立悬架——这是向公路舒适性的一次明确妥协。
动力系统藏着更大胆的革新。 增程版搭载1.5T发动机与双电机组合,配备43.7kWh电池,纯电续航达220公里,满油满电综合续航122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上海无需补能。 纯电版则用上105.4kWh超充电池,续航650公里,高压快充技术让一杯咖啡时间就能补充大半电量。 两款车型的电池均由比亚迪旗下盐城弗迪公司提供,凸显福特本土化策略的深化。
车顶的激光雷达阵列揭示了另一个转型方向。 全车搭载30余个高精度传感器,支持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独家开发的"越野路书"系统内置20多条精选路线,能自动规划行程、提示风险点,甚至标注最佳拍摄位置。 座舱预设的小憩、宠物、露营等多场景模式,让车辆在郊野秒变空调大床房或宠物安全屋。
这些改变瞄准了一个新群体:被城市生活挤压却向往自然的年轻用户。 数据显示,80%的方盒子车型实际停留在城市,消费者更看重造型带来的情绪价值与社交标签。 烈马新能源的"烈焰橙"配色——原本只用于福特顶级性能越野车——如今成为标配,正是对这种情绪需求的回应。
市场正在验证这一策略。 2024年,30万元以上燃油越野车中,烈马已占据50%份额;福特纵横渠道销量同比增长23%。 但新能源领域仍是合资品牌的短板:今年六月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仅6.6%,远低于自主品牌的66.7%。
方盒子细分市场正快速膨胀。 从2020年35万辆增至2024年112万辆,新能源渗透率从0.4%飙升至37.8%。 竞品相继涌入:长城坦克聚焦30万元以下混动市场,方程豹豹8尝试上探40万元区间,但纯电方盒子仍是空白。 用户反馈指出,现有混动车型纯电续航仅100公里出头,城市用电受限;偏越野调校的底盘也牺牲了日常舒适性。
烈马新能源的增程版以220公里纯电续航直面这一痛点,纯电版则填补高端空白。 定价30-40万元的区间,恰好避开理想L7等家用SUV,又与丰田普拉多等燃油越野车形成代差竞争。
在济宁的越野主题公园里,福特纵横团队为保留原生山林,2500亩开发用地仅移栽过一棵树。 这种对原生态的尊重,暗合了烈马新能源的设计哲学:用电动化降低油耗与噪音,用智能化减轻驾驶负担,让用户精力真正聚焦于探索自然本身。 正如其宣传语所说——"包你野尽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