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SUV命名引发投票讨论,数字名称回归,品牌定位变复杂

夜色压在试制车间的天窗上,安静得能听见机械臂轻微的嗡嗡声。灯下,一辆带着深色车罩的新SUV静静地倚在角落,像一条未被命名的犬,等待主人呼唤它的名字。封条上是一串大写字母和数字:“ORA 5”。这不是刑侦片中的证物,而是欧拉品牌那款即将上市的纯电SUV。今天讨论的案子,不是车辆失窃,而是一场看似无害却暗流汹涌的网络命名投票。

假如你是市场部新来的,刚熬过凌晨两点的文案会,领导丢给你一摞投票截图:“下周上微博,名字还不定,最好让用户参与一下。”你会顺手点开投票页打个勾,还是会像我一样,多留一份戒心?这是个问题。

长城新SUV命名引发投票讨论,数字名称回归,品牌定位变复杂-有驾
长城新SUV命名引发投票讨论,数字名称回归,品牌定位变复杂-有驾
长城新SUV命名引发投票讨论,数字名称回归,品牌定位变复杂-有驾
长城新SUV命名引发投票讨论,数字名称回归,品牌定位变复杂-有驾
长城新SUV命名引发投票讨论,数字名称回归,品牌定位变复杂-有驾
长城新SUV命名引发投票讨论,数字名称回归,品牌定位变复杂-有驾

长城汽车的命名风格,向来不按套路出牌。记得以前刚接触哈弗系列时,H两位数的序列简单直观,客户一眼能明白H9要比H6高半级。而自从“大狗”问世后,局势变了。一个动物名的车,在市场上溅起的水花远大于它的产品力。哈弗大狗、欧拉好猫,这些名字在一夜之间爆红。“摩卡”“拿铁”“玛奇朵”,也像咖啡馆点单一样,谁都能随意来一杯。

但,让我说句不应景的冷话:把命名变成狂欢,其实是把品牌识别变成了一场散装麻将。

命名,一本正经地说,是一台车的指纹。你能想象法医录指纹时像公众号投票一样征询意见吗——“您觉得欧拉‘黑猫’三字,适合搭配LED大灯还是机械锁?要不要票选下?”这便是长城汽车当前的命名逻辑。

可能有人说,这只是营销游戏,增加和年轻用户的互动。但从哈弗大狗到提及即将上线的欧拉5,这种戏谑化、去序列化的命名更多的是一种营销短效药。它的副作用,就是产品矩阵越来越混乱,消费者像站错车站的旅客,搞不清车型定位,还没反应过来下一站就成了“闪电猫”或“白猫”。

别误会,我不是在批评“创新”本身。紧跟市场、与用户互动本来无可厚非。但事实上,过度迎合投票、噱头先行,最直接的代价是品牌辨识度的稀释。即便短期流量和热度有所提升,能否转化为长期的市场价值,连厂里的大数据分析都难算明白。

把数据放在这里。长城汽车的市值自高峰期6000多亿跌至2200多亿,销量增长也进入瓶颈。这种趋势,和它不断变化花样命名的策略并非毫无关系。

这次,欧拉纯电SUV又回到数字命名的老路子,ORA 5、ORA 07……难道就想学宝马、奥迪的那套数字等级?可惜,早年动物名、咖啡名铺天盖地,用户心里早就埋下了“你是那个蹦迪起名的厂子”的印象。数字命名和动物命名共存,结果是让品牌调性越来越分裂。

不得不说,长城的技术底色本不差。谁认真研究过他们的混动系统、底盘、动力总成,都会有一句“真香”留在嘴角边。“Hi4混动系统、2挡DHT、V6 3.0T+9AT”,这些配置亮出来绝不逊于合资对手。连造车行里的老法医都得点头:“这厂子的硬件,真不拉胯。”

可是,能力再强,假如门头挂的是“摩卡、闪电猫”——你得承认,有时候会让人怀疑到底要卖给谁。更别提每隔几个月就人事换防,魏牌七年换九任总经理,欧拉五年五任“掌门”。技术专家被安排去负责拉流量,营销人却管不住品牌根子,管理层像进出派出所的群众,换得比营销路线还快。

有同事私下说,“反正投票选出来的名,有什么不能用?”——我倒不是非要较真,但投票,是大众的兴奋剂,更是管理的不作为。真正的命名,是顶层设计的一环,不仅关乎车型序列,还牵扯到品牌的未来布局。一个汽车品牌,假如沦落到靠票数决定指纹,那下一步,是不是可以把安全气囊的数量也交给网友决定?

回到欧拉新SUV这台车本身。技术配得上“高配”:150kW电机,蜂巢能源磷酸铁锂电池,激光雷达选装,听起来绝不是花架子草台班子。但关键是,再漂亮的参数,加上噱头先行的命名,在今天的市场上怕是很难再掀起涟漪。消费者见多识广,网络热度一过,依然拍着真实的口碑和售后问题做决定。你能说服一位年收入50万的中产用“闪电猫”这种名字来交换稳定的残值和体面吗?

欧拉5也好,别的名字也罢,终究只是营销战役里的烟幕。长城的问题,并不是投票选名能解决的。现在所有国产车企都正挤进“智能新能源”这个大考场,抢的不是词语的浮夸,而是技术与体验的硬核。只靠命名的鬓角生花,只会让品牌战略和产品定义变得越来越暧昧。

只是在行业更深一层的水面下,每次看到热搜“新车投票命名”,我都忍不住想问:我们的汽车工业,是不是彻底进入了“流量为王”的下一阶段?还是说,“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变成了品牌决策的挡箭牌?

长城新SUV命名引发投票讨论,数字名称回归,品牌定位变复杂-有驾

结尾不讲大道理。名字的投票再多,消费者最后记住的,是一台车能不能陪他们安稳度过高速、穿越寒夜、撑过事故现场。你会因为这辆车叫“欧拉5”,还是“好猫”,就选择它陪你回家吗?还是该问,真正需要取个全新名字的,是不是这个行业自己?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