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变革,告别压库模式,与经销商共谋长远发展

最近这几年,您要是想买车,估计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车价好像越来越便宜了,特别是那些我们以前觉得挺“高大上”的合资品牌,优惠力度大得让人心动。

咱们老百姓看到降价当然高兴,觉得是捡了便宜。

但是,不知道您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车卖得这么便宜,那些开4S店的经销商们,他们还赚钱吗?

上汽大众变革,告别压库模式,与经销商共谋长远发展-有驾

他们每天笑脸迎人地给我们介绍车,背后是不是也有不为人知的辛酸?

最近,一个叫“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权威机构发布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的名字挺专业,叫《VoCAR中国汽车经销商之声》,它就像是给整个汽车销售行业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

体检结果一出来,还真让人捏了把汗。

报告显示,整个汽车经销商行业的平均健康得分是5.4分,算是个及格线。

但专门看咱们熟悉的那些主流合资品牌,比如大众、丰田、本田这些,它们的得分只有5.2分,连平均分都没达到,成了班级里的“偏科生”。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要害:这些合资品牌的经销商,最大的痛点在于“盈利能力”太差了。

上汽大众变革,告别压库模式,与经销商共谋长远发展-有驾

这一项的得分才4.2分,是个大大的不及格。

具体来说,就是经销商们觉得卖新车根本不赚钱,甚至是在亏钱。

报告里有几个数据特别扎心,当问到经销商“卖新车的利润您满意吗?”“对整个品牌的赚钱前景有信心吗?”“觉得未来卖新车能赚到钱吗?”这几个问题的得分都低得可怜,连4分都不到。

这说明,现在很多4S店都陷入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就是“赔本赚吆喝”。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其实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价格战”和“压库存”。

汽车厂家为了让自己的销量数据好看,为了在市场上抢占份额,就不断地生产新车,然后不管经销商的仓库里还堆着多少车,就硬是把新车一批批地“压”给他们,这就叫“压库”。

上汽大众变革,告别压库模式,与经销商共谋长远发展-有驾

经销商拿了这么多车,资金都被占用了,为了尽快把车卖出去回笼资金,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价,甚至亏本卖。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厂家压库,经销商降价,利润越来越薄,最后经销商的经营都变得非常困难,对品牌也失去了信心。

这就像开个水果店,进货商非逼着你进一大堆苹果,不管你卖不卖得掉,为了不让苹果烂在仓库里,你只能打折处理,最后算下来,忙活半天可能还亏了本。

然而,就在这一片唉声叹气中,有一个品牌却显得有点不一样,那就是上汽大众。

根据这份报告,上汽大众在主流合资品牌这个圈子里,经销商满意度的排名从之前的第三位上升到了第二位,算是个不小的进步。

更重要的是,人家不光是排名好看,在2025年上半年,销量还实实在在地增长了2.6%。

在现在这个车市环境下,能实现增长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经销商给上汽大众的综合评分也从5.7分涨到了6.0分。

上汽大众变革,告别压库模式,与经销商共谋长远发展-有驾

虽然在“盈利能力”这个老大难问题上,上汽大众也还没能完全解决,但至少稳住了,没有继续恶化,而且在和经销商的关系、日常运营支持这些方面,都得到了经销商的普遍认可。

这就让人好奇了,同样是在一片“红海”里游泳,为什么别的品牌经销商在喊救命,而上汽大众的经销商却感觉日子好过了一些呢?

答案其实并不复杂,上汽大众开始转变思路,告别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压库”模式,开始真正把经销商当成一起打天下的“伙伴”,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下家”。

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就是给经销商“松绑”。

以前,厂家不仅考核经销商卖了多少台车,还经常捆绑一些任务,比如必须完成多少金额的售后零部件采购。

这让经销商压力山大,疲于奔命。

上汽大众变革,告别压库模式,与经销商共谋长远发展-有驾

现在,上汽大众开始改变这种做法,不再硬性摊派任务,而是和经销商一起去“共建生态”。

说白了,就是让经销商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好客户、提升口碑上。

厂家通过合理地控制库存,不再盲目压货;主动调低一些不切实际的销量目标,让大家都能喘口气;并且及时地把该给经销商的返利和补贴发下去,保证他们的资金链不断裂。

这些措施,就像是给一个背着重担长途跋涉的人卸下了一些行李,虽然路还很长,但至少走得轻松了一些,也更有信心走下去了。

其次,上汽大众正在努力带着经销商跳出“价格内卷”这个泥潭,转向追求“价值共赢”。

过去,大家一窝蜂地打价格战,你降五千,我就降八千,最后的结果是谁也赚不到钱,品牌形象也受损。

现在,上汽大众意识到,单纯靠降价是走不远的。

上汽大众变革,告别压库模式,与经销商共谋长远发展-有驾

他们开始把更多的资源和成本,从给经销商的短期返利,转移到产品本身的创新和提升用户体验上来。

他们减少了那些复杂繁琐的考核,让经销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如何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这样做的目标,是想形成一个健康的循环:厂家造出有竞争力的好车,经销商因为有合理的利润而愿意真心实意地去推荐和销售,消费者因为买到了物有所值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而感到满意。

这样一来,销量、利润和口碑都能得到提升,这才是能长久发展的“长期主义”。

当然,我们也得看到,上汽大众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全新的赛道上。

他们之前推出的ID.系列电动车,虽然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好在,上汽大众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在积极地总结经验教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并且已经开始为2026年的“新能源强势登录”做准备了。

这表明,这家传统的汽车巨头正在努力地调整自己的步伐,去适应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

它不仅要稳住自己燃油车的“基本盘”,更希望在未来的新能源市场中,为自己和广大的经销商伙伴们,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这种从关注短期销量数据,到关注经销商健康、关注用户价值的转变,或许才是上汽大众这次能够“逆袭”的真正原因,也为其他还在困境中挣扎的合资品牌,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