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路车市场遇冷!豪爵30天4轮降价,生死时速谁主沉浮

一提起豪爵摩托,咱们很多老百姓心里想到的,可能都是“皮实”、“耐用”、“省油”这几个词。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它就像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伙计,遍布中国的大街小巷,无论是上班代步还是拉点小货,总能看到它的身影。

可以说,豪爵这个品牌,在咱们国家,尤其是广大的乡镇市场,那是有着相当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口碑的。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向来以稳重著称的“老大哥”,从今年夏天开始,突然画风一转,搞出了一系列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操作。

通路车市场遇冷!豪爵30天4轮降价,生死时速谁主沉浮-有驾

事情得从今年6月份说起。

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豪爵就像按下了快进键一样,连续四次宣布大规模降价,一次比一次狠,一次比一次让人心惊。

最开始是6月16号,对着自家的三款150排量的踏板车“三剑客”——UFR、UHR和ADX,直接就砍了一刀。

这还没完,仅仅四天之后,销量一直很好的AFR125也跟着降价。

到了7月中旬,又对一些老款车型进行了第二轮降价。

高潮出现在8月1号的清晨,豪爵直接甩出了一张“王炸”,把旗下四款最主力的125踏板车,一口气降价1000到1400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拿其中一款车来说,原来可能卖九千多块钱,现在一下子就降到了八千出头。

这种降价幅度,对于一个利润本来就不算特别高的代步小踏板来说,可以说是“伤筋动骨”了。

整个摩托车市场,瞬间弥漫起一股浓浓的火药味。

很多人都纳闷了,豪爵这是怎么了?

好好的日子不过,为什么要这么疯狂地“挥刀自宫”呢?

其实,这看似疯狂的降价背后,隐藏着的是企业正在经历的一场严峻考验,是一场关于生存和发展的“生死时速”。

通路车市场遇冷!豪爵30天4轮降价,生死时速谁主沉浮-有驾

首先,我们得看看豪爵为什么要选在那个时间点降价。

这几波降价,时机抓得非常精准,几乎都是踩着竞争对手发布新车的节点来的。

比如,它第一次降价,正好是本田系在国内的新款150踏板车上市的时候。

第二次降价,又恰好卡在了本田系另一款新车准备上市的前夕。

这意图就非常明显了,说白了,就是用自己已经卖了很多年、成本早就收回来了的老款车型,通过大幅度降价,去冲击和拦截竞争对手刚刚推出的、价格还比较高的新款车型。

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市场竞争策略,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用我的旧款打你的新款,用价格优势换取市场空间”。

这种打法虽然有效,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一个问题:豪爵在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上,似乎有些跟不上趟了。

当对手已经拿出技术更先进、设计更时尚的新产品时,豪爵能立刻拿出来应战的“新兵”还不够多,只能先让这些“老将”通过降价来守住阵地。

其次,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市场和销量带来的巨大压力。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豪爵在国内一共卖了44.3万辆摩托车。

这个数字听起来好像还不少,但和去年同期相比,足足减少了7万辆。

这7万辆的差距,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字。

如果把这半年的销量平均分配到全国各个省份,那么一个省大概能分到1.3万辆。

但实际情况远比平均数要复杂,卖得好的省份,半年可能超过2万辆,但有些卖得不好的地区,半年销量已经掉到了7000台左右。

通路车市场遇冷!豪爵30天4轮降价,生死时速谁主沉浮-有驾

在摩托车行业内,有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说法,就是一个省级的总代理商,一年的销量如果达不到1万台,基本上就是盈亏平衡点,再低可能就要亏本了。

半年才卖7000台,意味着全年的任务很可能完不成,经销商们正在亏损的边缘挣扎。

经销商的日子不好过,作为生产厂家的豪爵,压力自然就更大了。

还有一个更值得注意的变化,是豪爵的销售结构。

过去,豪爵在国内市场是绝对的王者,国内销售的摩托车能占到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但现在,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了36.5%。

这意味着,豪爵越来越依赖出口来维持整个企业的运转。

过度依赖海外市场,就像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很大。

一旦国际市场出现什么风吹草动,比如贸易政策变化、汇率波动等等,对企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当很多摩托车企业都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豪爵和本田系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一直把国内市场当作最重要阵地的企业。

如今连豪爵的国内销售比例都出现了这么大的变化,说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家家户户都需要一辆摩托车作为基础代步工具的“通路车”时代,正在以比我们想象中更快的速度走向萎缩。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出在了产品本身。

豪爵的立身之本是“可靠耐用”,这是它最大的优点,也是过去成功的关键。

通路车市场遇冷!豪爵30天4轮降价,生死时速谁主沉浮-有驾

但在今天,市场的风向变了。

现在买摩托车的主力人群,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他们对摩托车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对于他们来说,一辆摩托车,尤其是一辆小踏板,可能不再仅仅是一个从A点到B点的工具,它更像是一个能彰显个性的“大玩具”,一个社交的媒介。

他们追求的是炫酷的外观设计、智能化的电子配置,以及更有乐趣的驾驶体验。

而豪爵在这一波消费升级的浪潮中,显得有些准备不足。

大家都在传说豪爵正在研发更大排量的350踏板车,还有能跟春风、钱江这些新兴国产品牌竞争的500CC街车,可这些传闻喊了好几年,却迟迟没有看到真正的产品上市。

这就让豪爵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它抓不住年轻人想要的那些新潮、好玩的“玩乐型”摩托车市场;另一方面,它赖以生存的传统“通路车”市场又在不断萎缩。

所以,这次降价的四款主力125踏板,都是已经上市多年的老车型,成本早已摊薄。

用它们来降价换取销量,看似是一张安全牌,但实际上风险重重。

降价可能会伤害到品牌长期以来建立的“高品质”形象,但不降价,又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这就像一场赌博,赌赢了,能为新产品的研发争取到宝贵的时间;赌输了,则可能透支品牌的未来。

所以说,豪爵这一个多月来的连续降价,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商业促销活动。

它更像是一个信号,标志着整个中国摩托车产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过去那种单靠皮实耐用就能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当新一代的消费者把摩托车当作表达自我、追求乐趣的伙伴时,谁能更好地理解他们、满足他们,谁才能赢得未来。

对于豪爵这样体量巨大的国民品牌来说,眼下的价格战只是暂时的止痛药,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必须要在产品研发和品牌定位上,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和“换血”。

这不仅仅是豪爵一家的挑战,也是所有传统中国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道路上,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