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7月份的汽车销量排行榜一出来,很多人看了都觉得心里咯噔一下。
榜单上明明白白地写着,销量排在前十名的车企里,有九家都比6月份卖得少了,出现了负增长。
这消息一出,各种议论就来了,是不是车市突然就不行了?
经济是不是有啥新动向?
尤其是那些正准备买车的朋友,心里更是犯嘀咕,这车是现在买还是再等等?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用大白话来好好聊聊这事,把这份看似让人忧心的成绩单背后,到底藏着些什么门道,给掰扯清楚。
首先,咱们得看看具体的数字是怎么说的。
从整体上看,7月份全国总共卖出了222.1万辆乘用车。
这个数字跟去年7月份比,其实是增长了13%的,说明整个汽车市场的大盘子,相比去年同期,还是在向上走的,活力还在。
但是,问题就出在和上个月,也就是6月份的比较上。
跟6月份一比,销量一下子就少了10.8%。
这就好比一个学生,期末考试比期中考试进步了,值得高兴,可新学期第一次月考成绩又掉下来了,虽然还比最初的期中考要好,但家长看到了总归会有点担心。
这个“环比下降”,就是让大家感到困惑的第一个点。
再看具体的车企,就更有意思了。
现在国内汽车市场的“老大哥”比亚迪,7月份卖了34万多辆,依然是遥遥领先的第一名,把第二名甩开了一大截。
可就算是这样的优等生,跟它自己6月份的成绩比,也下降了9.7%。
连最能打的选手都出现了回调,这就说明情况不是个例。
放眼望去,销量前十名的榜单里,除了吉利汽车很争气,不仅没降,还稍微增长了0.7%,成了唯一的“独苗红”,其他九家企业,包括比亚迪、长安、五菱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国产品牌,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而那些曾经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的合资品牌,这次的情况就更不乐观了。
前十名里只剩下三家合资品牌的身影,分别是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一汽丰田。
更尴尬的是,它们的环比降幅恰恰是最大的,分别达到了惊人的34.1%、14.2%和24.3%。
尤其是一汽-大众,一个月销量就跌掉了超过三分之一,这个数字听着就有点吓人。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几乎是集体性的销量下滑呢?
难道大家突然都不想买车了吗?
其实原因没那么简单,是好几个因素凑到一块儿了。
第一个原因很实在,就是“天时”。
7月份是什么天气?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高温酷暑,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
咱们人热了都想待在空调房里不动弹,汽车工厂也一样。
很多车企都会利用这段时间放“高温假”,让工人们休息一下,同时对生产线上的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
这就好比我们家里过年要大扫除一样,工厂也需要一个“休整期”。
生产节奏主动放缓,造出来的车少了,交付到消费者手里的自然也就少了。
所以,7月份历来就是汽车销售的传统淡季,销量出现一些季节性的回落,是一个正常现象,每年基本都这样,不用过度解读。
第二个原因,和咱们老百姓的钱包关系就大了。
今年上半年,为了促进消费,各地都出台了不少购车补贴政策,车企自己也在拼命搞促销、降价。
优惠力度一大,很多原本计划下半年甚至明年才买车的人,一算账觉得挺划算,就提前出手了。
这就好比超市搞大促销,你可能把未来几个月的卫生纸、洗衣液都囤好了。
结果就是,上半年的需求被集中释放了一波,市场潜力被提前“预支”了。
到了7月份,上半年的补贴政策基本都结束了,而新一轮的补贴政策,根据消息,要到第三、第四季度才会陆续下来。
这就形成了一个政策“空窗期”。
聪明的消费者们都知道这个情况,心里想着:“既然下一波优惠已经在路上了,那我何不再等等呢?”于是,很多人就攥着钱,进入了观望状态,期待着后面能有更大的优惠。
这种“持币待购”的心态一普遍,7月份的市场自然就显得冷清了。
如果说上面两个原因是大家普遍面临的问题,那接下来这个原因,就是真正拉开差距,特别是让合资品牌感到切肤之痛的关键所在了。
这个原因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浪潮。
这个浪潮来得太快、太猛,很多人可能还没完全反应过来。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今年7月份,新卖出去的车里面,新能源车的比例已经高达53.2%了!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说,现在走上马路的新车,一半以上都是电车或者混动车。
这已经不是什么“未来趋势”了,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像比亚迪、吉利、长安、蔚来、小鹏等等,早就看准了这条赛道,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新能源车的研发和生产上,现在已经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
反观那些合资品牌呢?
它们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就有点跟不上趟了。
数据显示,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也就是它们卖出去的车里新能源车所占的比例,只有区区6.6%。
这个数字和市场整体的53.2%一比,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
说白了,当下的消费者走进汽车店,很多人首先考虑的就是买一辆电动车,看中的是使用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驾驶体验好。
可合资品牌的大多数店里,摆在最显眼位置的,卖得最多的,依然是传统的燃油车。
他们还在强调自己的发动机技术多么成熟、变速箱多么平顺,但很多消费者的关注点已经变了。
这就好比大家都开始用智能手机了,你还在大力推销你功能机信号有多好、有多耐摔一样。
不是说你的产品不好,而是市场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电动化转型迟缓,这才是合资品牌在今天面临的最大困境,也是它们7月份销量大幅下滑的最深层原因。
不过,我们也不能只盯着环比下降的数据唉声叹气。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不跟上个月比,而是跟去年7月份比,就会发现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
从同比数据来看,除了少数几个品牌有小幅下滑,大部分车企,尤其是我们的国产品牌,都实现了非常可观的增长。
比如上汽通用五菱,同比增长了71.8%;吉利汽车增长了57.7%;长安汽车也增长了41.6%。
这些强劲的增长数据有力地证明,中国汽车市场的内在增长动力依然十分强劲,市场的基本盘非常稳固。
这说明市场并没有萎缩,而是在发生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
增长的“引擎”正在从过去的合资品牌,切换到我们自己的本土品牌身上。
这哪里是市场的倒退,这分明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次升级换代和实力展现。
所以,综合来看,7月份这份销量榜单,其实就像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能看到不同的景象。
它既反映了传统淡季的客观规律,也受到了政策周期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宏大图景。
对于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它们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正在引领潮流。
而对于那些曾经的“优等生”合资品牌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最严厉的警告。
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如果还不能放下过去的包袱,加速冲向电动化的新赛道,那么未来面临的挑战只会越来越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