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充电桩爆满,国产车卖爆全球,普通人抓住这4个翻身机会

小区那面墙现在全是国产新能源车的海报,我走过去还愣了一下,去年的几张零散海报变成了整面大招贴,真的很扎眼。

同事们换车也越来越多选国产新能源,大家算了笔账,说每年比开外资燃油车能省近一万块油钱。你听着别觉得夸张,这种省钱的直观好处,很容易影响人。

小区充电桩爆满,国产车卖爆全球,普通人抓住这4个翻身机会-有驾

顺带一提,海淘也不太香了。关税从以前的10%涨到25%,物流还慢了不少,买个卫衣的成本都上去了。做外贸的朋友也不再只盯欧美,东南亚跑得更勤,说那边需求涨得快。

这些碎片化的变化,看起来日常,但其实它们都在告诉你一件事:全球格局在变,规则不稳了。美国过去主导的那套,现在没以前顺溜了,新秩序还没完全定型,空档里就藏着机会。具体在哪儿?怎么对路?我慢慢说。

先说车圈。你别小看小区的充电桩,平均每个小区从2022年的2个,到了2024年已经超过10个。这不是小数据玩笑,4S店也报销量:去年国产新能源车比2022年翻了一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说,2024年我国新能源车出口量占了全球市场的60%。听着,这意思是国产车不光在国内卖得好,开始把别人的市场吃掉了。

小区充电桩爆满,国产车卖爆全球,普通人抓住这4个翻身机会-有驾

机会在哪?很直白,上下游都要人。维修、保养、配件、充电桩维护,都是活。你要是想创业或者换行,这类岗位的门槛比高端研发低,入手快。

再说海淘和外贸。近几年关税调来调去,物流也更不稳定,这其实是“逆全球化”在表现。有人会觉得麻烦,但我看到了两条路:一是做国产平替电商,二是做跨境合规、清关这类服务。真心话,很多公司现在更愿意找懂本地规则、能把事情落地的人。

外贸的重心也在动。过去大家盯欧美,现在东南亚、中东、非洲更热。举个玩具外贸的例子,2024年对东南亚的出口同比增长30%,对欧美只有5%。这不是一时的偏向,是产业链“区域化”的趋势。美国搞“友岸外包”,鼓励企业把生产线搬到墨西哥或东南亚。欧洲说要自给自足,优先扶持本土厂商。对普通人来说,学点小语种、了解当地市场、会做本地化运营,真能捞到好差事。

小区充电桩爆满,国产车卖爆全球,普通人抓住这4个翻身机会-有驾

那为什么以前的规则撑不住?简单说就是美国内部问题太多了。比如密歇根那些曾经热闹的汽车厂关门,变得沉寂。美国劳工统计局2024年的数那些地区大概有3700万蓝领因为产业外迁受到影响。这种失业和社会问题,反过来削弱了美国的“话语权”。

而且财富集中也严重。美联储2024年的调查显示,Top1%掌握了40%的财富。贫富差距拉得太开,政策和制度的说服力就弱了。再加上美元体系承压,疫情期间美国发了超过5万亿美元救助,2020到2021年财政赤字率飙到15%,债务利息现在快赶上教育和医疗开支了。这种情况,促使一些产油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石油,欧盟也想让欧元更多用于跨境支付。简单理解就是,美元不再一家独大了,这给跨境结算、货币合作那块留了空间。

还有产业链的利润分配太不均。拿iPhone举例,美国公司占设计和品牌的大头,拿走大概60%的利润,而真正组装的国家只拿到约5%。但现在制造国技术也在追上来,中国在新能源、光伏、高铁等领域技术进步明显。即便半导体还有短板,国产替代正在推进。等生产国技术话语权更强,利润分配会被重塑,技术岗位和高端制造会是突破口。

小区充电桩爆满,国产车卖爆全球,普通人抓住这4个翻身机会-有驾

那中国在做什么?不是空喊口号,很多是有落地效果的。芯片、医疗器械、精密仪器这些曾经靠进口的领域,国产替代步伐在变快。行业数据也在说话:中国半导体市场年均增速大概是15%,相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比去年增长了20%。医疗器械方面,国产超声和心电设备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的30%上升到2024年的50%。

这意味着什么?学半导体设备运维、学医疗器械销售、进去企业做技术学徒,都是能实际涨工资的路。举个小例子,有家国产芯片设备公司的学徒,入职一年工资能从5000涨到8000,比传统制造业有竞争力。

再举几个我看到的例子。家电企业在东南亚建厂,像海尔在泰国的布局,不但能避开关税,还能带动当地的物流和销售岗位。光伏方面,中国占全球组件产能的80%,所以中东那边很多光伏项目用的是中国设备,安装和运维的岗位缺口很大。你要是掌握东南亚的小语种,或者会跨境物流、本地化营销,年薪15到20万不是梦,有平台数据也支持这个水平。

小区充电桩爆满,国产车卖爆全球,普通人抓住这4个翻身机会-有驾

国内消费也在升级,国产好货越来越受欢迎。社区便利店、本土零食、国产家电销量都在往上走。县域电子厂引入自动化后,做出的国产蓝牙耳机在网店销量已经超过一些进口品牌。这说明从生产到零售整条链条,都有机会。开个主打“国产平替”的小店,或者去本土品牌的销售团队,能赶上这一波需求。

说到具体能做的,给大家列几条门槛不那么高的入口,适合普通人试试水。

第一,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据说缺口有100万,初级维修技师月薪普遍在5000到8000,熟练技师能突破1.5万。门槛比系统研发低,学个半年到一年就能上手。

小区充电桩爆满,国产车卖爆全球,普通人抓住这4个翻身机会-有驾

第二,AI数据标注。活儿灵活,在家就能做,熟了按单算,日收入能到200到300元。适合想边做边学的人。

第三,配套服务和销售。比如半导体原材料的销售、精密仪器售后、为国产企业做物流仓储。某半导体原材料供应商说,2024年客户数量比去年增加了40%,销售提成也比2023年多了30%。这类更靠人脉和市场感觉,技术门槛不是那么高。

第四,跨境服务。企业出海就需要清关、翻译、当地推广。数据说2024年东南亚的清关岗位需求比去年增长了50%,有经验的人月薪能到8000到12000。学点贸易和语言,用得上还能挣钱。

小区充电桩爆满,国产车卖爆全球,普通人抓住这4个翻身机会-有驾

总体来说,这波变局不是只给少数人准备的陷阱,更像是一堆散落的机会。老路——靠体力、跟风口——没那么靠得住了。新的方向更偏技术升级、市场拓展,哪怕是学个技能去做配套服务,也比原地打转要稳当。

我自己看这些事儿,既有点兴奋也有点慌。兴奋是觉得机会多,慌的是怕别人跑得比你快。你要是不想被动等机会,留意身边这些小变化,把能学的技能先记下来,慢慢去碰。

你怎么是稳住老路,还是跟我一起试试新路?

小区充电桩爆满,国产车卖爆全球,普通人抓住这4个翻身机会-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