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达造电动旅行车,Vision O设计亮点,空间表现怎么样

说起旅行车这玩意儿,差不多就像中国人心中的“诗和远方”——明明三餐不继,还嚷嚷着要中欧自驾;明明春秋航班还买不起,却偏偏想在莫扎特家门口的雪地里喝咖啡。旅行车在中国市场上的处境比我朋友圈里的微商还尴尬,除了广告硬广再难见真车。但你别说,还真有那么几家公司死磕这条赛道,仿佛觉得加长一点后备箱、不做三厢不做人,就能带火整个细分市场。斯柯达就是那个最倔的赤脚大仙。人家大众拖家带口往SUV跑,斯柯达偏要在旅行车上修炼成精。

前些年,斯柯达在旅行车世界里算是混得风生水起,就像小镇做题家混进县一中——Octavia Combi和Superb Combi的名字在全世界那些喜欢用行李箱堆满自由的人群里和榴莲味的臭豆腐一样馥郁芬芳,想忘都难。对了,畅销归畅销,不过主要还是在非洲大陆,大洋彼岸。看来旅行车这个玩意儿跟大象、长颈鹿差不多,还是在草原上比在水泥丛林里活得自在。

眼下,时代催着每个品牌往电动化飞奔。老斯柯达也怕自己成了马路牙子边的老头乐,赶紧整了个概念车叫Vision O。听这名字多诗意,O不是零,O是Octavia的头号梦想,像是要带领大家勇敢走进新能源的夜色中,躺平做个电动大宝贝。你说这事讽刺不?人家拼了命闹腾好几年,电动汽车的热度炒得能煮熟玉米棒,却没人管旅行车死活,斯柯达一点都不怕冷,直接自己脱了秋裤下水。

Vision O这造型,乍一看像是整体拉皮的大众ID.7 Tourer,但你真要比一比,ID.7跟Vision O间的差距,大抵就像我和隔壁寡妇家那只傻狗的智力差——都不怎么高,但总还是有体型与尖叫的区别。Vision O直接砍掉了格栅,取而代之的是“技术循环面罩”,听着像某种山寨智能马桶,实际很高端:视觉抹平一切曲线,直线、硬角,充满极简主义的高级刻薄感,让那些喜欢看直男硬控小钢炮的同志们一见倾心。

当然,格栅是没了,但灯光还在。纤细的光带像是失恋姑娘的微信语录,看起来冷且纯。但你别小看了它,走夜路能晃瞎后车司机,顺便警告前方电驴:爷是新的旅行王者。门把手也有讲究,大隐隐于市,齐平嵌进了车身,摸起来比你七次元女神的皮肤还滑——不过你别瞎想,上锁一样难开。

斯柯达造电动旅行车,Vision O设计亮点,空间表现怎么样-有驾

大小则介于Octavia Combi和Superb Combi之间,肚子略大但又没大到天花板。人家造电动车就得塞进用户的幻觉里:你看,电池那么大,底盘不抬高点,坐谁谁腰疼。Vision O老实巴交,乖乖把自身高度拉到了1500毫米。电池空间要大,车就要壮,壮是为了让你梦到欧洲高速公路,实际上只能卡在三环路下桥口。

斯柯达造电动旅行车,Vision O设计亮点,空间表现怎么样-有驾
斯柯达造电动旅行车,Vision O设计亮点,空间表现怎么样-有驾

你以为旅行车空间全是噱头?错。Vision O的后备箱可以从650升升天到1700升,后排座椅放倒后甚至能装下一个没买房的中年男人和他那点为数不多的骨气。全景天窗一直拉到底,不怕晒伤只怕被洒家看穿。自杀式对开后门造型唬人,其实很难量产,毕竟中国街头就是个大缝纫机,这种门一开,还不了解的以为你撞墙自尽。

坐进车里,你会怀疑是不是误打误撞进了科幻片片场或者刚失恋的甲方家。海绵状的内舱软得能吞云吐雾,和当下你能买到的那点斯柯达只有姓一样,性情差别巨大。仪表台上,一个长过你刚分手那位拉黑列表的巨型屏幕,能闪瞎社恐女孩的双眼,显示内容基本没死角,技术宅估摸着能看24集,妈妈再也不担心我开车打王者荣耀。

不过,这屏幕还没统治一切,毕竟中国司机手太欠——留几个物理按键,怕你中途想开空调,误点成点了刹车。你看,斯柯达还是人味儿一点,没学奔驰宝马那调戏小梅的劲头,科技里还夹杂着几分温存。

说到技术路线,这事就像公路口多了个路牌:你往左去大众ID.7家,右拐就是High-tech新玩意SSP平台。如果真走未来路线,2029年斯柯达旅行车量产版也许直接跳进纯电大军。可这些都没说死,老斯柯达还是跟中国丈母娘相亲一样,“我可以无条件付出,但你得先承诺买房”。谁都想站在时代风口,但没几个人愿意先跳伞。

斯柯达造电动旅行车,Vision O设计亮点,空间表现怎么样-有驾

为什么要如此重视这事?毕竟Octavia自1996年翻身仗打响后,一直是斯柯达销量的顶梁柱。你说现在新能源要彻底掀翻油车了?未必。品牌自己恐怕也没决定。毕竟中国汽车市场的逻辑常常是,营销被朋友圈爆款带偏,工厂老板却还在薅国企羊毛。续命的方式跟老北京胡同里的糖炒栗子一个套路:看着红火,谁吃谁烫嘴,冷下来才知道还是白水煮饭香。

要说旅行车的未来,Vision O敢这么自信地杵出来,多少还指望着“情怀”这碗毒鸡汤供暖。你看中国消费者:在宝马5系和一堆SUV丛林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最后还是选择了“大五座”“真七座”“全家桶”。斯柯达压根不信这个,他信自己,信全世界还藏着一大堆“背着心爱钓竿和柴米油盐跨越国境线”的牛逼青年。你问我以后的旅行车是不是电动加情怀的混血儿,我只能说,香港记者和台湾社会学者聊出三天三夜,也未必懂中国父母为啥爱储物柜。

但Vision O这样横空出世,是不是斯柯达最后的挣扎姿态?像极了被困澡堂子的中年人:外面呼啸风雨,里面浊浪翻滚,角落里蹲着一个泡水的梦想,冷静地回忆动感青春。中国汽车市场上的旅行车,数了半天还没我的头发多,这种量产梦,听着跟植发广告一样难信。想要情怀兼顾现实,无异于在拆迁队来之前练九阳真经,说白了,全靠缘分。

斯柯达造电动旅行车,Vision O设计亮点,空间表现怎么样-有驾

论设计,Vision O在极简、线条、科技感这些令人头皮发麻的流行元素上,追得比初恋时短信发得还快,生怕被隔壁三线造车新势力喷成“老气横秋”。但你真正问问自己,究竟有多少用户会为一块巨型屏幕和自杀门埋单?国内工薪阶层大概率还在纠结鸡蛋和茄子的价格,哪顾得上后备箱能不能拉下丈母娘的彩礼箱。旅行车的空间,注定还是留给摄影师和编剧YY,普通用户买辆五菱拉货拉娃娃。

最后还得自嘲一句。这年头,谁活得都小心翼翼,梦想和欲望都藏在车里。Vision O能不能把旅行车吹成新能源街头的时髦货色?我持怀疑态度。它要是火了,算我输,斯柯达要是凭这一炮逆袭,明年我就去考货拉拉司机,毕竟哪里能装梦想,我就去哪看天。如果旅行车的明天真的能靠一块大屏和650升的“远方”达成,那也算比我买房的概率大多了。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