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吉利汽车凭借一系列精心布局的战略举措,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技术整合与创新突围之路。
回溯到 2010 年,吉利以 18 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这一重磅收购案震惊了全球汽车市场。然而,收购后的局面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收购主体是吉利集团而非吉利汽车,像沃尔沃和福特共同研发的有限授权专利,吉利无权使用,这使得吉利无法直接运用沃尔沃的技术。
面对这样的困境,吉利巧妙布局,推出了领克品牌。通过技术转让和共同研发的方式,领克成为了吉利汲取沃尔沃技术的重要桥梁。例如,吉利旗下的博瑞车型,就用上了来自沃尔沃技术加持的安全配置,这一举措让吉利在技术层面有了新的突破。
随着新能源汽车浪潮的兴起,吉利又迅速行动,成立极氪品牌主攻新能源市场。但在发展过程中,极氪与领克产品出现了冲突,为避免内耗,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吉利做出了将极氪和领克两家子公司合并的决策。如今,吉利收回极氪,这一关键操作使得吉利能够更加顺畅、合法地运用沃尔沃的技术。
这一系列看似复杂的操作,实则是吉利精心规划的一盘大棋。在技术整合上,吉利收获颇丰。例如,ADAS 系统得以成功下放到领克和星瑞等车型,显著提升了车辆的智能驾驶辅助水平。在新能源电池方面,经过技术升级,续航能力提升了 30%,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出行解决方案。
从市场表现来看,吉利的这一系列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极氪和领克整合后,通过产品架构统一、研发能力互补,实现了品牌间的技术协同创新。在电子电气架构、机械架构、座舱、智驾、三电等技术方面,计划在 2-3 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平台化,从各自为战走向统一步调,在集团层面形成 “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的强大能力。
成本控制方面,整合后的极氪领克体系通过零部件共享采购、生产制造协同调度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效率和稳定性,降低了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据估算,协同后研发投入至少降低 10%-20%,通过供应链、规模化效应,BOM 成本降低 5%-8%。
在技术人才储备上,欧洲创新技术中心、欧洲造型中心、杭州湾、上海等地的核心研发机构统一归属,庞大的研发人才队伍和持续产出的研发成果,成为吉利未来发展的坚实技术底气。
展望未来,吉利汽车在完成这一系列技术整合与品牌布局后,将在全球汽车市场中以更强大的姿态参与竞争。凭借不断创新的技术和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吉利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领域持续发力,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产品,书写属于中国汽车品牌的辉煌篇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