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界演义,鸿蒙智行的“合纵连横”能走多远?

五界演义,鸿蒙智行的“合纵连横”能走多远?

8月的成都,空气里飘着火锅的麻辣香气,而比这更“热”的,是智界与问界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交出的成绩单。

当大多数人还在讨论“电动车是否真的好用”时,华为与合作伙伴已经用数据说话:鸿蒙智行累计交付90万辆,问界M9在50万以上市场稳坐销冠17个月,辅助驾驶系统累计避免215万次潜在碰撞。

要注意,这可是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行业的真实切片。

五界演义,鸿蒙智行的“合纵连横”能走多远?-有驾

在发布会上,余承东展示了其“五界”(问界、智界、享界、尚界、尊界)产品矩阵的完整拼图,言语中颇具自豪。特别是当尹同跃宣布投入超百亿专项投资时,这场发布会已超越单纯的产品更新,成为观察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格局演变的绝佳样本。

差异化试探,销量与技术的双重壁垒

销量始终是最好的成果展示。鸿蒙智行目前累计交付90万辆的亮眼成绩、50万元以上市场的销量冠军地位,以及16.7亿公里的辅助驾驶里程,充分印证了“华为技术+车企制造”这一创新模式的成功。

其中,问界M9以月均1.3万辆的交付表现,成功打破了豪华车市场长期由BBA主导的格局。

五界演义,鸿蒙智行的“合纵连横”能走多远?-有驾

然而,潜在的“交付瓶颈”问题不容忽视。问界M8上市4个月累计交付7万辆,相比去年同期问界M7的增长势头有所放缓,这反映出30万-50万元价格区间的市场竞争正在日趋激烈。同时,问界销量在“五界”之中占比较高,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其它界难免有些“发育不良”。

鸿蒙智行并非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为此,五界定位在较早时候就开启了差异化试探。

五界演义,鸿蒙智行的“合纵连横”能走多远?-有驾

一方面是价格锚点策略,通过尚界H5的16.98万入门预售价与尊界S800的80万+旗舰价形成鲜明对比,华为构建了覆盖中端至豪华市场的完整价格体系。值得注意的是,享界S9T与智界R7在25万-35万区间形成价格重叠带,这一策略既实现了细分市场的密集覆盖,也可能引发内部产品线的竞争博弈。

其中享界S9T侧重行政级舒适配置,而智界R7强调运动性能,形成差异化互补。

五界演义,鸿蒙智行的“合纵连横”能走多远?-有驾

同时,鸿蒙智行加快了技术下放节奏,旗舰车型问界M9搭载的HUAWEI ADS 4智能驾驶系统快速下放至16万级的尚界H5,这种激进的技术下沉策略显著提升了入门车型的竞争力,但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这种操作可能会削弱智界R7作为中高端车型的科技溢价优势。

五界协同背后,生态共赢还是内部蚕食?

在成都发布会上,鸿蒙智行提到的“产销服一体化”背后,是智界成立独立新能源公司的深层考量,大概率是为了避免线下资源向销量更高的问界倾斜。

华为当前拥有覆盖全国的约5000家线下门店网络,这些门店不仅需要展示智能手机、平板等消费电子产品,还需承担问界、智界等多品牌智能汽车的陈列与销售任务。由于问界系列凭借更高的市场销量更容易获得门店展示位,新成立的智界新能源公司选择独立运营,正是为了规避线下资源向头部品牌过度倾斜的风险。

五界演义,鸿蒙智行的“合纵连横”能走多远?-有驾

这种渠道博弈背后,反映出华为在有限条件下,需要平衡多品类、多品牌展示需求的战略处境。

以研发为例,华为车BU每年研发投入约100亿元,这笔巨额资金需在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五大车型系列中实现精准分配。

五界演义,鸿蒙智行的“合纵连横”能走多远?-有驾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内部会议上披露的“5000人研发团队”配置问题尤为关键,若将更多工程师投入高端车型的智能驾驶研发,势必压缩入门车型的OTA升级速度;反之侧重基础功能优化,则可能错失技术制高点。

这种资源分配的动态平衡,将直接影响各品牌车型的年度改款节奏与市场竞争力,甚至可能重塑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战略格局。

综述

目前来看,鸿蒙智行势头正猛,这种冲劲能坚持多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智能化体验的护城河能挖多深,这背后所涉及的挑战实在太多太杂。

鸿蒙智行就像是一位同时下五盘棋的棋手,既要保持问界这颗“金角”的优势,又要用尚界H5争夺“银边”,还要培育享界这个“星位”,更别提还有尊界和智界需要关怀照顾。

汽车行业的丛林法则从未改变,只不过现在猎人的武器要更新换代了,就像智能手机时代的高通芯片和安卓系统,未来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可能不再是“独门绝技”,而是对生态技术的消化再造能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