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比亚迪,这“价格屠夫”的名号,那可是凭实力挣来的!
最近比亚迪一季度财报亮眼,整个汽车圈都像被投下了一枚震撼弹!
净利润高达91.55亿,那些成天抱怨“价格战没法玩”的车企老总们,现在脸上估计挂不住了吧?
问题来了,卖得如此亲民,还能盈利这么多?
莫非比亚迪掌握着点石成金的秘诀?
今天咱们就深入剖析一下,看看比亚迪究竟凭何本事,既能打价格战,又能赚得盆满钵满!
先说清楚,比亚迪的盈利之道,绝不是靠什么不正当手段!
人家靠的是真刀真枪,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
就拿元PLUS来说,国内售价大概十四万左右吧?
可到了狮城(新加坡),直接标价十八万新币,折合人民币,九十三万!
这价格差异是不是有点夸张?
在暹罗(泰国)更甚,直接卖到一百一十万泰铢,比国内贵两倍多!
这简直就是攫取超额利润啊!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出口量高达四十四万台,这四十四万台车,每台车多出的利润,累计起来该有多少?
恐怕有些车企一年的营收都没这么高吧!
恰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比亚迪海外市场的成功,正是对这句话的生动诠释。
要是你以为比亚迪只靠出口“薅羊毛”,那就大错特错了!
它真正的决胜法宝,是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
眼下,国内涉足产业链整合的车企不在少数,但能将成本控制到比亚迪这种程度的,实属凤毛麟角!
动力电池自产,电驱系统自研,甚至连模具厂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这叫什么?
这叫“资源内循环,利润不外流”!
去年曝光的比亚迪西安基地,生产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八条生产线协同运作,从零件投入到整车下线,只需短短三十秒!
三十秒啊!
这速度简直堪比印钞机!
更让人惊叹的是,据闻比亚迪连物流运输都采用自家的电动重卡!
如此完整的产业链闭环,不仅仅是压缩了开支,更是在构建自身独有的经济生态!
更精彩的还在后头!
比亚迪在研发上投入巨额资金,高达142亿,还能保持20%的毛利率!
这简直是战略层面的降维打击!
那些成天高喊要转型新能源的传统车企,看到比亚迪的财报,想必内心五味杂陈,悔不当初吧?
去年比亚迪推出的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今年直接向消费者免费升级!
表面上看,似乎是让利促销,实则巧妙地将数百万的研发成本,分摊到了四百万的销量之中!
每辆车仅需承担350元的研发费用!
反观那些年销量仅有50万辆的车企,每辆车则要承担高达2800元的研发费用!
这笔账一算,高下立判!
由此可见,比亚迪的成功并非侥幸!
它凭借的是坚实的技术积累与清晰的发展战略,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走到今天!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些对它颇有微词的车企,是否像极了当年对智能手机嗤之以鼻的诺基亚?
前些日子,长安汽车的领导还略带酸意地指责比亚迪搞“非良性竞争”,结果自家4S店转头就挂出了降价促销的海报!
正如《孟子·离娄上》所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市场竞争亦是如此,唯有顺应时势,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过去,大家总觉得国产车只会打价格战,现在看来,它们早已在海外市场默默耕耘,悄然崛起!
坦白讲,之前我以为特斯拉已经足够厉害,但现在看来,比亚迪才是真正深藏不露的高手!
它先在国内市场充分竞争,站稳脚跟,然后挥师海外,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专利,一路高歌猛进!
前些日子,我看到一家德国车企专门跑到中国,购买比亚迪的电动大巴技术,我顿时感慨万千!
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燃油车时代的镜像世界!
曾几何时,我们需要花费巨资引进外国技术,如今,角色互换,他们反过来向我们求购!
这真是风水轮流转,世事难料啊!
如今的汽车产业格局,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说到这里,我不禁冒出一个想法:比亚迪如此会“挣钱”,咱们消费者是不是也能分一杯羹呢?
毕竟,我们才是比亚迪最坚实的后盾啊!
当然,这仅仅是我的个人期盼。
各位看官,你们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比亚迪的成功,对于整个中国汽车产业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是应该学习比亚迪的产业链整合模式,还是应该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诸位,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让我们一起探讨探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