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马自达EZ-60亮相,安全配置详解,纯电增程续航实测

深秋的傍晚,车展现场人流涌动。展台中央,一辆白色长安马自达 MAZDA EZ-60 静静站着。展台灯光打在封闭式前脸和贯穿式日间行车灯上,像是在给每一条线条找证据。有人站在一旁,神情犹豫,在看介绍牌上的“纯电/增程两种动力版本”,眉头微皱:600km 纯电续航,对我够不够?增程综合 1100km,会不会又只是数字游戏?他脚边是一堆试驾预订单,仿佛每一张都是一段尚未发生的案情。

如果你是他,你会如何判断这台所谓“安全又能跑”的 suv,究竟有没有说得那样可靠?你会细掂安全,探续航,嗅空间,还是直接奔着外观去下单?在新能源车的纷纷扰扰里,没人乐意做试验品,哪怕是一辆看起来金属骨架密布、气囊满天飞的“防撞超人”。但如果一定要拉出来试验,那就不如做一次理性的解剖,我愿意当把手上的解剖刀递出来的那个人。

长安马自达EZ-60亮相,安全配置详解,纯电增程续航实测-有驾
长安马自达EZ-60亮相,安全配置详解,纯电增程续航实测-有驾
长安马自达EZ-60亮相,安全配置详解,纯电增程续航实测-有驾
长安马自达EZ-60亮相,安全配置详解,纯电增程续航实测-有驾
长安马自达EZ-60亮相,安全配置详解,纯电增程续航实测-有驾
长安马自达EZ-60亮相,安全配置详解,纯电增程续航实测-有驾
长安马自达EZ-60亮相,安全配置详解,纯电增程续航实测-有驾
长安马自达EZ-60亮相,安全配置详解,纯电增程续航实测-有驾

现场第一眼,能看出来长安马自达在安全方面用了些“笨办法”,这么说不是贬义,倒是出于一种职业习惯。高强度“铠甲笼式”车身,86.5% 高强钢比例,前防撞梁 2000MPa 抗拉强度——这些数字没什么诗意,也没什么美感,但它们在车祸现场会变得性感,能多撑一秒,就多一分概率少个保险理赔材料。主动安全里的 AEB-P 行人监测、交叉路口紧急制动,跟着一堆雷达摄像头们忙活,其实是想让你走神时有第三只手拉你一把。9 气囊全覆盖,侧面、头部、防止你被包成粽子的同时,也避免了事故分分钟上央视社会新闻。接近角 16°,离去角 20°,说白了,走个非铺装路面,也不用每次都祈祷底盘别掉一块,算是对得起“SUV”三个大字。

动力层面其实比安全还容易制造焦虑,毕竟新能源车,总让人联想到冬天的电池像老年人血糖,忽高忽低。纯电版 190kW 单电机,77.947kWh 铁锂电池,官方续航 600km,但你要嫌官方标定有水,日常通勤 50km/天,12 天不用补电,听起来还行;增程版用 1.5L 72kW 增程器,小电池 31.73kWh,纯电跑 200km,油电一起上 1100km,摆脱充电焦虑,长途出行不用查到第三页才找到充电桩。3C 快充充 5 分钟补 100km,一杯咖啡工夫就能跑一趟接娃的路。北方低温加热技术,至少能让你不至于一到冬天就变成‘电动汽车受害者互助群’里的新成员。这些设计倒像是工程师们提前偷看了知乎上的用户吐槽,然后照单全收。

空间是一件很容易被数字“绑架”的事。车身尺寸 4850×1935×1620(mm),轴距 2902mm,五座布局,实际体验下来,前排就算 180cm 的大个子,也能保持头顶一拳距离——也许再胖也不至于顶头。16 向电动调节的座椅按摩、通风都是老生常谈了,真要让人感慨的是后排空间,两拳腿部,一般家庭用没毛病。后备厢常规 549L,座椅放倒后扩到 2036L,说是能装下周末露营帐篷炊具,除了不要搬家用它拉冰箱,我想不出拒绝的理由。全景天幕、遮阳帘也是现在新能源车的“标配炫技”,算不上新鲜,但用起来确实体验更好了些。

底盘调校其实是个很难量化的东西,经验多了会觉得都是套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连续可变阻尼悬架,这些配置在官方手册里是技术名词,在现实里是对于颠簸的掩饰。细碎震动隔得还算得体,减速带不至于让人怀疑被后排乘客偷偷踹了一脚。转向系统能根据速度变换手感,低速轻盈、高速沉稳,仪式感强烈,大概是为了让“女司机们”也能安全自如停车。车辆操控与传统燃油车相近,逼得你怀疑是不是新能源车都在努力“装原配”。

说到辅助驾驶,硬件倒是堆得仗义:1 个 800 万像素摄像头、4 个环视、5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L2 级辅助驾驶说“有”,但最好当成儿子学走路扶着墙,不要信他能跑马拉松。车道居中,城市高速领航,长途减轻疲劳,但复杂状况下还是人靠谱,技术再进步也不是万能药。

外观这一环,好像每家新能源车都在掏尽造型师的花哨库存。封闭式前脸配贯穿日行灯,导流槽不只是装饰,据说能引导气流降低风阻——离科幻小说还有十米远。隐藏式车把手、电动外后视镜,晚上下雨不反光不雾气,视觉和实用性都不赖。尾部扰流板、贯穿熏尾灯,合起来是“我很运动”的视觉信号,至于能不能让你多跑两公里油,我是不敢保证。代言人王心凌登场,时尚感也跟着上桌,也许能让你家小姑娘有了新理由帮你洗车。

内饰与配置,是所有产品经理自我陶醉的天堂。环抱式座舱,实体按键消失成了 26.45 英寸大屏,语音交互练级得七七八八。CAMZD OS 操作系统用起来人畜无害,虽然没有 ChatGPT,但好歹不会宕机。蓝牙钥匙、面部识别、100 英寸 3D HUD、眼球随动技术,配置拿出来很“元宇宙”,实际多半用来给亲戚炫技。23 扬声器布局,音响表现也没让人失望,只要你不是评测金耳朵。

说到底,安全、续航、空间、配置,MAZDA EZ-60 没有明显硬伤,算是交出了业内标准答卷。两种动力版本,纯电适合城市短途且充电方便的人,增程更偏向长途不愿被电桩支配的人——选择其实是“你怎么生活”的缩影。只是市场喧嚣里,没有哪个数据能保证你用车时真的不会遭遇意外或者小坑,售后和口碑需要时间积累,烈火烹油也许明天就是变冷炕的油条。

我的职业病会让我每天都盯着意外与概率,而不是销售曲线。车企努力造车,消费者理性买车,之间的关系很像案卷里的卷宗与判决:数据不能保证万事无忧,只有自己下场试真,才能写下最后结论。你会怎样权衡日常通勤与远程出行?你认的是技术承诺,还是现场体验?安全与方便、经济与情怀,究竟谁是你的驾驶核心?

如果你愿意,倒不如亲自走进展厅,抚摸一下那个 86.5% 高强钢的车身壳,踩踩虚拟踏板,让实际体验给你答案。大数据、参数、明星代言都只是案情线索,只有你自己才是最终的判案人。这一次,你会怎么判?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