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大甩卖这事儿,最近闹得沸沸扬扬,讲真,这不叫降价,这叫清仓大甩卖,属于是超市晚上九点半,打折卖白天剩的熟食,突出一个不体面,再晚点就只能倒了。宝马X1优惠完十四万,价格直接干到十五万以内,这是什么概念?这是宝马不装了,摊牌了,直接从一个豪华品牌,自降身段成了一个性价比品牌,还是含泪的那种。它用行动告诉你,以前那个卖标的时代,结束了。
不是说宝马疯了,是整个合资阵营的心态,都崩了。你看本田CR-V,当年加价排队的王者,现在吭哧一下少六万;冠道UR-V这种中年男人最后的倔强,直接七八万的砍。奥迪Q3也一样,降个十万块跟玩儿似的。这帮老牌选手,过去几十年靠着一个“德系品质”、“日系省油”的玄学光环,在国内市场横着走,闭着眼睛卖车。他们就像是武林里的名门正派,天天跟你讲究内功心法、百年传承。结果呢?乱拳打死老师傅。
国产车这帮哥们,压根不跟你玩这套。他们不降价,反而给你加配置,属于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什么叫掀桌子?就是我不光要把蛋糕抢过来,我还要把你的桌子腿给你锯了,顺便把餐厅的电闸也给你拉了。哈弗、长安、奇瑞,在十到十五万这个区间,直接把配置表拉满。智能驾驶、激光雷达、大连屏、8155芯片、座椅通风加热按摩……这些东西放三年前,你得在四十万以上的车才能见到,现在十几万的车恨不得给你装个任意门。我作为一个开过好几年合资老车的中年人,第一次坐进现在的国产车里,那种感觉就像一个用惯了算盘的账房先生,突然被人塞了一个AI超算。我整个人都傻了,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这就带来一个核心问题,消费者变了。以前买车,大家讨论的是什么?是发动机技术、是底盘调校、是品牌历史。现在呢?年轻人买车,就像买手机。他们关心的是,你的车机卡不卡?能不能OTA升级?语音助手聪不聪明?能不能在我喊“我好热”的时候,精准地只把我这边的空调调低两度?这些需求,对于习惯了“一个收音机用十年”的合资品牌来说,简直就是天书,是三体人看了都想递根烟的降维打击。
合资品牌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傲慢。他们觉得,我一个百年大厂,能不懂车?你们这帮搞互联网的懂个屁。结果就是,当国产车把智能座舱这玩意儿的成本打下来,当成标配随便送的时候,合资车里还是一堆硬塑料配上一个小得可怜的“压缩毛巾”式中控屏。讲真,我最近在想,是不是人到中年,就特别在意车里有没有放纸巾的隐藏格子。这跟智能不智能没半毛钱关系,纯粹是种执念。但现在的问题是,连我这种中年人都开始嫌弃你的车机像个老年机了,这事儿就坏了菜了。
所以你看,丰田三年前的广告还在吹“开不坏”,现在直接说“优惠三万”。这心态转变,比翻书还快。不是他们想通了,是库存的压力,是新能源积分的压力,是整个供应链变成一堆烫手山芋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跪。最好的进攻是防守,但现在他们连防守都防不住,最好的手段就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一起饿肚子。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
当然,品牌玄学这东西,还没完全消失。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配置聊内饰,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的信仰。同样,现在这个价格,冲着宝马标去买X1的人,也大有人在。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这种玄学能撑多久?当旁边的理想L9和蔚来ES8,用冰箱彩电大沙发和海底捞式的服务,把豪华体验的门槛直接踹到地平线以下的时候,你那个小小的蓝天白云标,还能提供多少溢价?写到这儿我自己都乐了,把百年宝马的困境比作一场信仰危机,好像有点损,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那味儿就出来了?
最骚的操作,还是自动驾驶。所有人都以为自动驾驶的终极决战在特斯拉和华为之间。我告诉你,错了。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实验室,在中国山东的马路上,在老头乐身上。只要路上还有一个不守规矩、横冲直撞、能从任何刁钻角度杀出来的老头乐,你的L4、L5自动驾驶就都是扯淡。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算法再牛逼,算得过人情世故吗?这才是对所有技术崇拜的终极解构。
所以,燃油车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不是被技术淘汰,而是被规矩淘汰。当市场不再为你所谓的“德国工艺”和“日本匠心”买单,当大家只关心这台“四个轮子的电脑”好不好玩、省不省钱的时候,你的百年荣光,就只是一堆需要打折清仓的库存。所以最后谁能活下来?不知道。可能最终,大家都活在自己给用户编织的信仰里,你信你的德国机械,我信我的国产赛博,他信他的环保主义,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这才是这个时代最荒诞,也最真实的结局。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