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身边的95后、00后聊起买车,十个有八个都摆手说"算了算了"。朋友圈晒自驾游的少了,地铁口共享单车倒是天天排队。为啥年轻人突然对买车不感冒了?扒开表面看本质,真相扎心又现实。
第一、买车容易养车难
别看现在十万块不到就能提辆新车,首付三万就能开回家。但是,4S店销售卖车的时候可不会告诉你:小区车位月租800起,买断要几十万,商业保险年年涨,95号汽油快破9块了,随便换个零件都够吃半个月外卖。
我表弟去年买了辆国产SUV,算完账直接傻眼:车价12万,一年下来养车费用直奔一万五,这笔账谁算谁不得肉疼?
第二、开车不如坐地铁
北上广深早高峰,导航地图红得发紫。我一个同学在北京上班,开车通勤要1.5小时,坐地铁反而只要50分钟。更别说现在网约车随叫随到,滴滴曹操T3轮流发券,算下来比养车划算多了。
有个调查数据很说明问题:90后车主平均每周开车不超过3次,超过60%的时间车在小区吃灰。花十几万买个"移动储物柜",这届年轻人可不干这傻事。
第三、消费观念变了
一个95后的小堂妹说得特别透彻:"现在谁还觉得车是面子啊?我领导开路虎照样挤地铁,我骑电动车也不耽误约会。"
年轻人都开始算时间账来:周末堵在景区停车场两小时,不如高铁+租车玩得爽;约会看电影,商场停车费比电影票还贵。更关键的是,短视频里晒车早就过时了,现在流行晒徒步、露营、飞盘,这些活动压根不需要四个轮子。
当然也不是所有年轻人都不买车。我一个同学的侄子做跨境电商的,就刚提了Model Y,人家算的是另一笔账:"每天跑保税仓,油费省下来就是利润。"
可见年轻人不是不爱车,是不想再为"无效用车"买单。车企要是还抱着"年轻人第一辆车"的老观念,恐怕真要错过这代人了。
说到底,年轻人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清醒了。当车从"人生标配"变成"可选配件",这个变化背后,其实是年轻人开始用脚投票,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下次再有人问"你怎么还不买车",大可以理直气壮回一句:"我在给地球减负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