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
你要是前两年问那些造车新势力的老板,他们十个有八个会拍着胸脯跟你说,我们只做纯电动,那才是未来,增程式这种技术是落后的,是过渡的。
可你再看看现在,风向好像一下子就变了。
智己汽车、小鹏汽车,甚至连万众瞩目的小米汽车,都跟约好了似的,纷纷亮出了自己的增程新车计划,而且不约而同地都把纯电续航这个指标,瞄准了一个新高度——450公里。
这就让很多人纳闷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初那些看不起增程车的,怎么现在又回头来抢着做了呢?
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也反映出咱们中国消费者买车的心态,正在变得越来越实际。
要弄明白为什么大家突然都爱上了“大电池增程”,咱们得先聊聊以前那些增程车主心里的痛。
买增程车,初衷都挺好,想着在城里开就用电,又省钱又安静,跟纯电车没两样;万一要跑个长途回老家,或者节假日出去玩,它还能加油,彻底告别续航焦虑。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完美?
可实际用起来,很多车主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以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增程车,标的纯电续航里程,比如说200公里,这里面的水分可不小。
首先,为了保护电池,厂家系统设定一般不会让你把电完全充满,充到个百分之九十多就停了,这一下续航就先打了个九折。
然后你开车上路,夏天大热天你总得开空调吧,冬天冷飕飕的暖风也得开吧,这都是耗电大户。
再碰上个上下班高峰期,在市区里堵个车,走走停停,电耗更是蹭蹭往上涨。
这么一通折腾下来,那标称的200公里,实际能稳稳当当跑个120公里就算表现不错了。
这就带来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比如你家住广州,上班的地方在佛山,每天跨城通勤,一个来回可能就一百公里出头。
这意味着,你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不是躺沙发上歇会儿,而是得赶紧去车库给车子插上充电枪,跟伺候手机一样,一天都不能落下。
这就让增程车“既能用电,又能用油”的便利性大打折扣,感觉就像是买了个“需要天天充电的油车”,那份省心荡然无存。
所以说,短纯电续航的增程,在很多人的实际体验里,成了一个有点鸡肋的存在。
而现在,车企们把纯电续航直接拉到450公里,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痛点。
450公里的纯电里程,基本上跟一台标准续航的纯电车差不多了。
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在百分之九十的用车场景里,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台纯电车来开,一个星期充一次电,甚至更长时间,彻底摆脱了“天天充电”的烦恼。
同时,你心里还揣着一张“可以加油”的底牌,长途旅行高枕无忧。
这才是增程技术最理想的样子。
当然了,把电池做大,把续航做长,道理谁都懂,但这里面成本的账,车企可比谁都算得精。
就拿智己LS6这个增程版来说,它用的电池容量高达66度,这在增程车里算是“巨无霸”级别了。
参数确实亮眼,可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
按现在的市场行情,这么一大块动力电池,光是成本就得奔着七八万块钱去了。
这多出来的钱,最后肯定是要体现在车价上的。
所以大家估摸着,这台450公里续航的智己LS6增程版,最终定价很可能会超过30万元。
花三十多万去买一台增程版的SUV,有多少消费者会愿意买单呢?
这恐怕更多的是一种品牌策略,用一款参数顶天的车型来拔高整个产品的形象,告诉市场“我的技术很牛”,但真正用来跑量的,还得是那些价格更接地气的版本。
相比之下,小鹏X9也搞450公里增程,它的思路就清晰很多。
小鹏X9是一台大七座的MPV,它的目标客户就是那些有家庭出游需求的“奶爸”们。
你看看卖得火热的腾势D9和岚图梦想家,它们的销量大头,无一例外都是插电混动或者增程版本,纯电版反而卖得一般。
原因很简单,对于一个拖家带口的家庭来说,最怕的就是节假日跑高速。
服务区里人山人海,充电桩前排的队比景区门口还长,孩子在车里哭,老婆在旁边怨,那种场面想想都头大。
而增程车就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没电了?
拐进下一个服务区找个加油站,五分钟“满血复活”,继续奔向诗和远方。
所以,小鹏X9的450公里增程,不是为了炫技,而是实实在在地为了解决家庭用户的核心痛点,这是一个非常精准的市场定位。
在这场增程技术的新浪潮里,小米和华为这对老朋友,也分别派出了自己的选手,但打法却截然不同。
小米汽车的路线,还是延续了它一贯的“高举高打”风格。
从第一款车SU7对标保时捷,到这回的增程式SUV直接喊出要对标劳斯莱斯库里南,小米似乎铁了心要在豪华和高端领域打出自己的名气。
这是一种快速建立品牌形象的策略,用极致的话题性来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不过,现在的国产高端SUV市场已经是高手林立,竞争异常激烈,光靠一个响亮的对标口号,能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还需要市场来检验。
而华为这边,联合北汽推出的新品牌“尚界”,其首款车H5走的则是一条完全相反的“亲民实用”路线。
这台车预计售价在15到20万之间,直接杀入了竞争最白热化的主流家用车市场。
它的核心卖点,不是夸张的续航,而是把之前只在三四十万豪车上才有的华为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下放到了这个价位。
尚界H5的增程版纯电续航是230公里,这个数字虽然没有450公里那么震撼,但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选择。
对于这个价位的车主来说,230公里的纯电续航,已经足够覆盖绝大部分日常通勤和城市内的活动,用车成本很低。
同时,用一块小一点的电池,可以把整车成本控制得很好,然后把省下来的钱,投入到智能驾驶这种消费者能实实在在感知到的高科技配置上。
你想想,花不到二十万,就能买到一套顶级的智驾系统,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再加上像上汽这样的大集团,造增程器用的发动机都是自己生产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强,也能让最终的车价更有竞争力。
说到底,无论是450公里的“大跨步”,还是230公里的“精准打击”,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如今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已经过了那个光靠堆砌参数就能赢得一切的阶段。
车企们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深入,越来越考验谁能更准确地理解中国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技术再先进,最终还是要落到“好用”和“划算”这两个最朴素的词上。
这场围绕增程车的技术路线和市场策略的博弈,其实就是一场关于谁更懂中国老百姓的终极对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