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新能源汽车的战场,卷得已经让人喘不过气了,你说是不是?
那些百年老牌的车企,个个都是“老炮儿”,可就在这高手如云的赛道上,愣是杀出来个“愣头青”——鸿蒙智行。
他们带着自家的问界系列,硬是在高端豪华车这块儿,给那些老牌子来了个“下马威”。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2021年的“狂言”,四年后的兑现?
还记得2021年,余承东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吗?
“把奔驰宝马奥迪30几万到50几万区间的车一把给它干掉!”
当时听着,不少人心里可能就觉得,这哥们儿,未免太自信了吧?
手机行业的大佬,跨界到汽车领域,这跨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可事实呢?
四年多过去,他当初的“预言”,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想象一下,2025年第四季度,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M7 2026款、享界S9T,以及问界M8、问界M9,这些车型将直接横扫30万、40万、50万的细分市场,摘得销冠的桂冠。
这可不是“听风就是雨”的传闻,这是实打实的战略规划。
这仅仅是鸿蒙智行成立的第二个年头,他们就展现出如此惊人的爆发力,你说,这仅仅是个开始,还有多少惊喜在后面等着我们?
赛道上的“冰与火”:赛力斯与深蓝的命运罗盘
在新能源汽车这片“风起云涌”的海洋里,赛力斯和深蓝,虽然相隔不过百米,但它们的未来轨迹,却如同身处“冰火两重天”。
是什么决定了这巨大的差异?
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企业那份灵活的体制机制,以及能否将华为那套顶尖的AI技术、精妙的管理理念、还有那近乎苛刻的品控要求,一丝不苟地渗透到造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迄今为止,我们看到,唯有赛力斯问界这支团队,几乎完全领悟并实践了这一点。
“地表最强产品经理”的四年征程:高端豪华的“破局者”
在新能源汽车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余承东,这位被誉为“地表最强产品经理”的手机行业传奇人物,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带领鸿蒙智行及问界,在高端豪华汽车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书写了一段令人瞩目的商业传奇。
这不仅仅是销量上的增长,更是品牌认知度和市场地位的根本性转变。
案例解析:问界如何撬动千万级市场?
不妨来看看一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高端消费群体、意见领袖,已经购买了约100万辆鸿蒙智行旗下的汽车,其中,问界系列车型销量高达约85万辆!
这数字,足以让许多老牌车企汗颜。
再对比一下其他新势力阵营,蔚小理、零跑、小米合计保有量约440-450万辆。
而赛力斯(原小康股份),在2023年4月6日宣布,过去20年累计交付量达到500万辆。
从2023年4月7日到2025年10月20日,更是新增交付量至少100万辆,总计超过600万辆。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赛力斯过去20年交付的500万辆车,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真正的高端豪华客户数量,远不及新势力中的蔚小理、零跑、小米任何一家。
反观问界,其85万辆的销量中,高端豪华客户的占比极高。
笔者斗胆推测,这五家新势力的所有高端豪华客户加起来,可能都抵不上问界。
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消费者用脚投票。
大量名人、体育明星、影视明星纷纷选择问界M9,而非其他新势力品牌,这无疑是最有力的证明。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有钱人更加注重车辆的生命安全,他们更加惜命。
余承东本人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深谙此道,真正懂他们的需求。
许多购买问界的车主,都曾“玩过”BBA、保时捷、法拉利等豪车,而如今,却被问界深深征服。
技术壁垒:网红车五年也难企及的高度
笔者认为,即便某个网红车再火五年,如果其品牌仍在,也很难达到鸿蒙智行今天的品牌高度。
原因在于,其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与华为车BU目前的水平存在巨大差距。
未来五年的研发投入,甚至可能还不及华为车BU过去五年的投入。
鸿蒙智行旗下“五界十车”,其中问界M7 2024款、问界M9、问界M8、问界M7 2026款、尊界S800、享界S9T,这五款车、六个型号,都是直接对标百年豪车品牌BBA的新“冠军”车型,它们凭借卓越的产品力,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试问,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前世界冠军特斯拉,二三十年来都未能成功动摇BBA的市场地位,而鸿蒙智行及问界,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做到了!
这其中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豪华”的定义权,正在易主?
如今,鸿蒙智行及问界单车的平均售价,已经超越了中国市场上的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
而且,这一优势已经持续了十几个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豪华价格”的回归。
同时,其品牌力还在不断攀升,服务更是全面超越BBA。
大量BBA的门店,如今正悄然改换门庭,成为鸿蒙智行及问界的经销商,这股大势,不可阻挡。
未来,BBA车主们再去4S店享受售后服务,恐怕会越来越不方便了。
尽管奔驰、宝马、奥迪至今仍是豪华品牌的代名词,依靠销售惯性、消费者的固有认知以及部分信息“茧房”来维持市场地位,但笔者相信,鸿蒙智行以及其旗下的“界”系品牌,要实现对BBA的完全碾压,大约还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未来三年展望:一场豪华品牌的“大洗牌”
展望未来三年,鸿蒙智行很有可能重塑豪华品牌格局,形成2.5个一线品牌和2个二线品牌的态势。
2023年3月,如果当时华为不否决“华为问界”这个品牌名称,如今的问界,想必早已如日中天。
鸿蒙智行,也从最初的“四胞胎”发展成了如今的“五胎”。
到2027年,华为终端将把这“鸿蒙五界”都培养成熟,让它们能够独立“单飞”。
余承东之所以现在稍微“压制”问界的发展速度,是为了给智界、享界、尚界这几个兄弟留出宝贵的时间,让它们也能成长起来。
那么,未来三年,也就是到2028年,鸿蒙智行这“五界”,可能会形成一个怎样的格局呢?
笔者预测,将是2.5个一线豪华品牌,加上2个二线豪华品牌。
具体来看:
问界:销量有望突破100万辆,成为中国第一豪华品牌。
智界:销量预计在50万到60万辆之间,这大致相当于0.5个特斯拉加上0.5个奥迪的市场份额。
尊界:销量预计在15万到20万辆,平均售价在70万到80万元之间,这可以算作0.5个一线品牌。
享界:销量有望达到30万到50万辆,足以跻身二线豪华品牌之列。
尚界:销量预计在50万到60万辆,平均价格在20万元左右,也属于二线阵营。
这未来三年,对于智界、享界、尚界而言,将是决定它们能否成功晋升为一线品牌的关键时期。
一切皆有可能,但也充满变数。
2030年的豪华版图:问界一家独大?
等到2030年,鸿蒙智行这五界豪华品牌,格局将趋于稳定。
问界将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智界销量有望达到BBA、特斯拉巅峰时期销量的60%左右。
尊界则相当于保时捷巅峰时期销量的八成,年销量在20万到30万辆之间,且以超豪华车型为主。
享界和尚界则会稳定在二线豪华品牌的位置,类似于现今的沃尔沃。
问界制胜的三大“法宝”
问界之所以能够跻身超一流选手行列,笔者认为,有三个关键因素:
抢占先机:问界品牌前期积累了1000天的市场铺垫,成功抢占了市场先机。
技术传承:赛力斯问界团队,已经基本掌握了余承东大约一半的经营策略和管理精髓,市场竞争力毋庸置疑。
核心人物: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华为汽车业务事业部前总经理何利扬,被认为是与余承东最接近的选手,他为问界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智界冲击一线:尹同跃的“破局”之路
将智界品牌列为一线豪华品牌,也有其充分的理由。
在燃油车时代,能够打硬仗的自主品牌代表人物,包括李书福、魏建军、尹同跃,这三位都获得过姚斌奖,并且至今仍担任主机厂的董事长或CEO。
在电动汽车时代,代表人物是王传福、曾毓群。
而智能汽车时代,则非余承东莫属。
与那些大型央企世界五百强董事长、CEO相比,以上五位大佬更多地依靠企业自身硬核技术实力去打硬仗。
尹同跃更是其中的独特存在:他既是姚斌奖获得者,又是自主品牌连续23年出口冠军,还与鸿蒙智行“界”系列车型深度合作,与余承东“豁”出了不少资源,共同打造智界品牌战略2.0,并拜访了任正非。
如果奇瑞没有受到多方势力的牵制,尹同跃本可以推动智界品牌取得更迅猛的发展。
当然,享界、尚界与智界品牌打成均势,也并非不可能。
模式与实力:鸿蒙智行成功的“双引擎”
鸿蒙智行何以能击败BBA、特斯拉?
为什么搭载华为ADS的HI PLUS和许多新势力反而无法与之匹敌?
模式创新:华为+主机厂的“合体术”
鸿蒙智行的合作模式,具有独到的优势。
它更像是“华为终端的余承东 + 五个‘界’的主机厂共同造车”。
而华为的HI PLUS模式,虽然华为提供全套解决方案,但造车的主体仍然是主机厂。
余承东,这位已成功指挥华为在欧洲电信和智能手机领域取得辉煌战役的“地表最强产品经理”,凭借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带领鸿蒙智行团队,在高端豪华汽车市场脱颖而出,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核心竞争力:产品力、安全与智能的“三驾马车”
鸿蒙智行旗下的“五界”,赢就赢在产品力,赢在安全性能,并且在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上,领先于新势力至少一代。
如今,真正将中国的BBA逼入困境的,正是余承东、张兴海、何利扬所领导的问界团队。
他们以创新的技术和卓越的品质,为消费者带来了远超传统豪华汽车的驾驶体验。
结语:中国汽车品牌的新高度?
在这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角逐中,余承东带领的鸿蒙智行及问界,用短短四年时间,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商业传奇。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市场空间的持续拓展,鸿蒙智行有望在高端豪华汽车领域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并引领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这,难道不比任何“口号”都来得更振奋人心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