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双全,没有续航焦虑,当初销售顾问指着展厅里那台最亮眼的车,眉飞色舞地跟我说着。半年不到,我就想把那玩意儿连同那句广告语一起打包扔掉。
事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对劲的?大概是我第一次在深夜十一点的小区公共充电站前,眼睁睁看着最后一根充电枪被一辆网约车占了的时候吧。我住在老小区,安不了私人充电桩,本以为勤快点就没事,现实却告诉我,想得太简单。每天下班,那感觉不像回家,倒像是去抢地盘,抢那个泛着微弱绿光的充电桩。排队一个钟头,充电又是一个钟头,这点事两天就得重复一遍。
官方标着纯电能跑100公里,听着挺美。可实际呢,夏天开空调,冬天开暖气,能跑个50多公里就得烧高香了,连我日常通勤都覆盖不全。
行,没电咱就烧油呗,反正这是混动。可我很快就发现,这才是最大的坑。一旦电池见底,这辆比同级燃油车重了好几百斤的铁疙瘩,瞬间就变成了一个油老虎。那感觉特拧巴,你就好像天天拉着四个壮汉在街上跑,能省油才怪。亏电状态下的油耗,比我朋友那辆老款的燃油车还要高。
驾驶体验更是让人一言难尽。电量足的时候,车子安静平顺,跟电动车没两样。可电量一用完,那台发动机猛地一嗓子吼起来,车身跟着一抖,好像在不情愿地告诉你:老兄,我该上班了。那种顿挫感和噪音,和你当初在4S店试驾时感受到的高级感简直是两回事。
买车的时候,插混车型比同级别的燃油版贵了大概三万块。我当时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想着靠省下的油钱,两年怎么也回本了。现在看来,就是个笑话。不仅油没省下,后续的开销一个接一个。保养要同时伺候发动机和三电系统,一次下来比纯油车贵不少。连保险都跟着涨价。
最让人心碎的,还是二手车的保值率。我前阵子去二手车市场问了一圈,车商们那嫌弃的眼神,就差直接说这玩意儿砸手里了。回去一查,果然,三年车龄的插混车,普遍比同款油车要多贬值15%。人家根本不乐意收。更别提那块电池了,万一哪天过了质保期,换一下的钱,又够买辆不错的代步小车了。
当然,我也不是说插混车一无是处。它就像一把瑞士军刀,功能很多,但每一样都不是最顶尖的。你得是个特别合适的人才用得顺手。比如,你得有个能安充电桩的固定车位,每天的通勤距离又刚好卡在它那缩水的纯电续航里程里,同时你还得隔三差五就有长途需求。还得是你所在的城市对绿牌有政策倾斜,能让你省下一笔牌照钱。
把这些条件都列出来,你会发现,能完美匹配的人其实少之又少。对大多数人来说,要么就干脆点,投入纯电的怀抱;要么就踏踏实实开个燃油车,至少省心。
如今再路过汽车销售店,看着新车主们绕着插混车,满脸兴奋地听着销售讲着同样的话术,我总能想起半年前的自己。那辆车,就像一双看着漂亮却严重磨脚的鞋,谁穿谁知道。
如果能再选一次,我可能真的会选一辆纯粹点的车,无论是纯电还是纯油。至少,不用再为每晚抢充电桩而焦虑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