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史上最长黄金周”撞上“新能源车数量创新高”,一场关于交通、能源和消费的“大型试验”在为期八天的假日里在全国快速展开。成千上万的中国家庭纷纷驾车驶向高速公路,他们不只是勾勒了一副生机勃勃的出行画面,更是在“堵车与充电”的焦虑、“事故与理赔”的插曲,以及“购车与补贴”的狂欢之下,真实体验了汽车产业变革中的各种生活百态。
多年来,“提前三天上路总能躲开堵车吧?”一直是许多“老司机”深信不疑的规律。但在2025年十一长假,这条“黄金法则”彻底失灵了。9月28日,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全国各条高速在下午时分就已提前“飘红”。导航显示,京港澳、大广高速南北贯穿,沪蓉、沈海高速东西连接,都出现了十公里以上长时间拥堵。那些自认为很聪明、准备错峰提前出行的车主,发现最终还是和9月30日晚按部就班出发的同事在高速上“完美碰头”。
“本来想着提前半天走能省不少事,结果却在高速上看了个日落。”9月30日下午3点,李先生开着SUV驶进G4京港澳高速,原打算连夜赶到武汉,却被堵在出城路段。据交通运输部预估,15:00-23:00,国内大中城市出城高速迎来严重拥堵,北京G6京藏、上海G60沪昆路段的车流量比平时多了八倍。
这种“越早走越早堵”的魔幻现象各地都有。王女士9月30日一大早6点出发,结果在G15沈海高速足足被堵了三小时,“服务区的厕所队一直排到加油站,我最后干脆在应急车道解决。”甚至有司机直接在沪蓉高速支出折叠桌来打牌,“反正动不了,索性轻松点。”数据显示,10月1日早上的8:00到下午2:00达到出行高峰,长三角G2京沪高速无锡段的车速一度掉到15公里每小时。
但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说,焦躁的不仅仅是堵车,更令人“emo”的是充电难。10月1日,从广州返回湖北的辰女士在湖南某服务区傻眼了,充电桩排号到了49号,可全服务区只有2个桩共4个充电口。“一辆车就得充40分钟,算下来能等三小时,我干脆在车里睡了会,醒了还没轮到。”不少地区服务区实行“限充80%”策略。工作人员表示,国庆期间每台车最多半小时充电,“保证能跑到下一站,不然后头车等到天黑。”
在长三角和珠三角,服务区充电资源尤其紧张,部分较大服务区启用了“排队叫号系统”,扫码取号后能在车里实时看进度。甚至有导航软件主动提示“当前服务区充电已满,请到下一出口,去三公里外的某大牌超充站”。许多车主只能在高速口掉头“找充电桩”,忙得不亦乐乎。
还有一些增程车车主“跨界找桩”,理想车主张先生说:“加油也排长队,算来算去电费还便宜不少,哪怕充二十分钟都划算。”部分车主为了充电绕路下高速,湖北的陈先生在服务区没排上号,只能掉头开出二十公里找桩,“行驶来回一小时,总比车趴窝好。”
并非所有服务区都陷入充电难题。在河南京港澳高速郑州北服务区,王女士体验到了“随到随充”的畅快:“去年别的地儿排了一小时队,今年二十分钟就补满80%,还能顺便领杯热咖啡。”这主要得益于河南交投集团早在9月便对京港澳、连霍等重点高速的服务区升级,60余对服务区加装了1400台充电枪,运营总数达到3912,超充桩439把,有些支持液冷技术,最大充电功率达600kW,“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满电出门”。
河南交投还搭建起“设备+服务+数字化”的三重保障:高峰服务区配有“充电专员”帮忙指引与操作,全天候运维团队15分钟响应设备故障,小程序与地图软件同步更新充电桩信息,高速情报屏不断实时提醒,方便车主提前规划路线避开高峰。
10月3日下午,车评人陈震开着劳斯莱斯闪灵在北京海淀区出过事故,车头全毁、安全气囊全弹。交警通报他负全责,没酒驾毒驾。事故后,他只买了交强险的做法引发热议。某保险理赔员透露:“头三天假期车险报案量同比涨22%,六成是剐蹭事故,但有近10%车主只买交强险。”行业人士算账,闪灵维修或超百万,交强险仅赔两千,剩下部分全得自己掏。
除了交通事故,新能源安全也是热议话题。10月2日,“小米汽车自己开走了”的话题冲上热搜。一山东威海车主发视频称自家小米汽车无故移动,“没碰手机,监控在全程”。小米官方随后排查,称系APP误触发“遥控泊车”,提醒用智能功能一定要设好网络,避免误操作。
就在小米事件发酵时,10月5日一辆新买阿维塔06停在路边自燃,火势蔓延,附近七辆车受损,所幸无人伤亡。阿维塔官方回应,已第一时间派员调查,初步排查排除人为纵火与外部撞击,具体原因需结合后台及电池数据深究。声明承诺配合调查,维护车主权益。事件引发网友对新能源汽车自燃的担忧,有人直言假期高温多雨易出故障,行家则建议长途后务必检查电池电路。
这两起事件,分别反映了新能源安全的两大面:一是智能功能设计的严谨,二是核心部件的可靠性。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新能源企业必须在“智能交互”与“电池电路安全”两方面都要下功夫,比如智能操作加二次确认、电池热管理优化,才能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即便路上问题不断,也阻挡不了大家买车的火热劲头。这次十一假期,车市异常火爆,过去是“找车”,如今是“追补贴”。销售顾问小李一边接客户电话,一边手机翻找“邻省政策优惠再涨”叠加“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最多能拿五万。在今年,不同地方政策五花八门,申报、期限各不相同导致“补贴地图”错综复杂。最顶尖的销售已不只是产品通,更是政策通,为客户精心制定最优补贴方案,如同“补贴寻宝”。
但经销商今年过得却很艰难。10月7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25年汽车经销商广泛亏损,现金流赤字,资金链压力大,面临生存难题。呼吁有关部门针对汽车经销金融环境专项调研,引导金融机构在保证合规和风险可控下加大支持,推动贷款灵活展期,逐步提升授信额度、拓宽资金使用范围。
2025年的十一黄金周,俨然变成一场规模空前的“压力大考”:测试了路网承载力、充电体系的支撑力、智能汽车时代如何应对事故,还有政策对消费的拉动力。“堵”与“缺”是成长的烦恼,也是建设方向,而“智能与变革”则预示着人本、高效、智慧的汽车社会正在加速到来。这个到处有欢笑、有焦虑的假期出行,最终会沉淀成中国汽车行业迈向更高目标的底气和经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