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多少接受?比亚迪宋PLUS DM-i智驾版到店,智驾功能全面升级

最近,比亚迪4S店里突然热闹了起来,不少人都围着一台新车指指点点。"这车真的能自己找车位?""听说高速上不用自己踩油门?"销售小哥身边不断有人抛出问题。顺着人群的目光看去,台架上停着的正是即将上市的宋PLUS DM-i智驾版。作为比亚迪家族的新晋明星,这款车最大的卖点就是号称"让新手秒变老司机"的智能驾驶系统。但最让人心动的,还是那13.58万起的定价——要知道,现在市面上带自动泊车的电动自行车都要卖到两三万了。

定价多少接受?比亚迪宋PLUS DM-i智驾版到店,智驾功能全面升级-有驾

一、当传统车企开始玩科技

定价多少接受?比亚迪宋PLUS DM-i智驾版到店,智驾功能全面升级-有驾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车头那组神秘的"三只眼"。前挡风玻璃上沿的三目摄像头,配合遍布车身的12颗超声波雷达和5颗毫米波雷达,活像给车子戴上了科技感十足的"智能眼镜"。销售小哥现场演示了自动泊车功能:只见他按下方向盘上的银色拨片,车辆就自己"盯"上了斜后方的车位,方向盘像被无形的手操控着,三把方向就稳稳入库。旁边看热闹的大叔忍不住感叹:"这比我媳妇停车还利索!"

定价多少接受?比亚迪宋PLUS DM-i智驾版到店,智驾功能全面升级-有驾

要说这套"天神之眼"系统最实用的,还得数高速领航功能。家住杭州的王先生上周试驾时特意跑了趟绕城高速,开启智驾模式后,车子不仅自动保持车道居中,遇到慢车还会主动变道超车。"最绝的是下匝道时,它会提前2公里开始减速变道,比我这个十年驾龄的老司机还守规矩。"他边说边掏出手机展示行车记录仪画面,仪表盘上实时显示着系统对周围车辆的动态捕捉,连隔壁车道司机摸鼻子的动作都拍得一清二楚。

定价多少接受?比亚迪宋PLUS DM-i智驾版到店,智驾功能全面升级-有驾

二、藏在细节里的"小心机"

定价多少接受?比亚迪宋PLUS DM-i智驾版到店,智驾功能全面升级-有驾

乍看外观,新车和现款区别不大,但懂行的总能发现彩蛋。比如车尾右下角新添的"天神之眼"金属铭牌,在阳光下会折射出渐变色光泽;方向盘换成了科幻感十足的四幅造型,左侧专门设置了智驾功能拨片,用销售的话说就是"像游戏手柄的L键"。

定价多少接受?比亚迪宋PLUS DM-i智驾版到店,智驾功能全面升级-有驾

坐进车内,中控台还是熟悉的旋转大屏,但细看会发现无线充电板升级到了50瓦功率。销售小哥现场演示:把支持快充的手机放上去,充电速度肉眼可见地往上窜,吃个泡面的功夫就能回血30%。最让人惊喜的是座椅通风功能——试驾当天室外温度35℃,开启座椅通风后,真皮座椅瞬间变身"移动空调房",后背再也不会湿漉漉地粘在椅背上了。

定价多少接受?比亚迪宋PLUS DM-i智驾版到店,智驾功能全面升级-有驾

三、续航焦虑?不存在的

定价多少接受?比亚迪宋PLUS DM-i智驾版到店,智驾功能全面升级-有驾

对于电动车,大家最关心的永远是续航。宋PLUS DM-i智驾版这次玩了个"排列组合":75公里、112公里、160公里三个纯电续航版本,配合满油满电最高1415公里的综合续航,直接把里程焦虑按在地上摩擦。在钱塘江边开民宿的李老板算了笔账:他每天市区通勤50公里,选112公里版本的话,基本可以做到"一周充两次电,半年加一次油"。

电池安全方面也暗藏黑科技。销售掀开发动机舱,指着刀片电池组介绍:"别看这些电池片薄得像刀片,叠起来能扛住46吨重卡碾压。"说着打开手机里厂家提供的测试视频,只见满载货物的重卡从电池包上碾过,拆开后居然连电解液都没漏。

四、价格屠夫再出刀

横向对比竞品,银河星舰7 EM-i虽然便宜两三万,但智驾系统还停留在"定速巡航+车道保持"的初级阶段;长安UNI-Z PHEV倒是造型前卫,可实测油耗比宋PLUS DM-i高了近1升。销售台账显示,上个月到店的30台试驾车,有22台都是被"13万买高阶智驾"的广告语吸引来的。

准备结婚的小两口在展厅纠结了半天:预算15万,是选带座椅通风的112公里尊荣型,还是咬牙上160公里旗舰型?销售给出建议:"如果经常跑长途,多花1万买FSD可变悬架绝对物超所值;要是主要在市区转,省下钱加装个电动尾门更实在。"最后姑娘拍板选了中间档,理由是"方向盘加热在冬天简直是救命神器"。

五、开过才知道的秘密

真正上路试驾,才能体会工程师的用心良苦。在西湖景区拥堵路段,跟车系统表现得比老司机还有耐心,始终保持1.5米安全距离;切换到运动模式,电机260牛·米的扭矩瞬间爆发,推背感说来就来。经过减速带时,底盘过滤震动的"咚咚"声异常干脆,完全没有某些电动车"开船"般的晃动感。

回程时特意测试了语音控制,喊出"你好小迪,打开天窗"的瞬间,遮阳帘和玻璃天窗居然能分步开启。副驾的媒体老师玩心大起,连续发出"播放周杰伦的歌""空调调到23度""导航去最近的充电站"等指令,车机系统居然像真人秘书般一一照办,反应速度比某些新势力品牌还快半拍。

站在经销商停车场,看着络绎不绝的看车人群,突然明白为什么比亚迪能稳坐新能源销冠。当别人还在堆砌冰箱彩电时,他们早已把高阶智驾塞进13万级车型。这种"既要科技感,又要接地气"的造车哲学,或许正是中国家庭用车的终极答案。下次再有人问"定价多少能接受",不妨反问一句:"用顶配电动自行车的钱买台智能SUV,你说值不值?"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