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清晨,贵阳市花果园海豚广场周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据初步调查显示,一辆未选装智能驾驶套件的小米SU7标准款轿车,在施工区域误入对向车道后与正常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剧烈碰撞,最终造成2人当场死亡。
事故现场勘察显示,该路段因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导致道路宽度缩减至5.8米,原有交通标线已部分剥落,夜间增设的反光锥桶在清晨能见度不足情况下辨识度较低。涉事车辆EDR数据显示,碰撞前2.5秒车速由38km/h急升至57km/h,期间未触发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交警部门证实,事发时车辆确处于完全人工驾驶状态。
事故引发公众对复杂路况下驾驶安全的深度讨论。有道路工程专家指出,该施工区域未按《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设置三级警示标志,仅以简易围挡进行隔离,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汽车安全领域人士则强调,基础版车型缺失的盲区监测和车道保持功能,在突发状况下可能影响驾驶员判断。
社交平台舆论呈现多维度争议:
- 法律从业者分析:依据《刑法》133条,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基准为3-7年,但具体刑期需结合路政部门责任认定
- 资深车友指出:SU7基础版未搭载导航增强显示功能,在施工绕行时存在路线指引盲区
- 本地居民补充:该路段早高峰非机动车流量达1200辆/小时,限速标识存在季节性遮挡问题
- 汽车媒体人提醒:57km/h的碰撞初速度在混合交通环境下具有致命性,但需核查是否存在避让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该事件与近期多起交通事故形成叠加效应。
智能驾驶系统适用边界、道路施工安全标准、驾驶员应急培训等议题持续发酵。小米汽车官方回应称正配合调查,并将于下周公布全系车型安全配置升级方案。目前道路养护单位已连夜加装太阳能警示灯及可变情报板,事故最终责任认定仍需等待司法鉴定结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