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亿,又一车企巨头易主!

450亿,又一汽车巨头被卖了!依维柯,这个曾在中国街头巷尾穿梭30年的“轻客鼻祖”,正式易主印度塔塔汽车和意大利军工巨头莱昂纳多。交易总额约55亿欧元(约452.9亿元),一个时代悄然落幕。你可能觉得这离我们很远,但如果你坐过那种“能拉人、能拉货、还能改装成房车”的城际中巴,那大概率就是它——南京依维柯Daily。它不只是车,更是几代人回家路上的记忆符号。如今,这位“老伙计”为何被卖掉?背后,是技术变革的无情碾压,也是国产车“降维打击”的胜利。

一、经典不是护身符,依维柯的“老本”吃完了

我第一次试驾依维柯Daily还是在十年前,那会儿它在城配物流圈里几乎是“神车”。底盘扎实,后桥承载强,拉两吨货跑长途不带喘的。“欧洲风格,南京依维柯”——这句广告词,当年可是响彻大江南北。

但说实话,坐进去的第一感觉是:这哪是21世纪的车?硬邦邦的塑料中控,机械仪表盘,手动车窗,空调出风口像老式电风扇。开起来?方向重得像拖拉机,隔音差到能听清轮胎碾过每一条接缝的声音。可那时候大家不讲究这些,能拉、皮实、省油就行。

但时代变了。商用车也开始讲“驾乘体验”了。现在的用户不仅要拉货,还要舒服、要省电、要智能。而依维柯呢?还在用那套老旧的柴油动力系统,油耗高、噪音大、排放重。烧的不是油,是车主的利润。

我认识一位做冷链运输的老哥,他以前一水儿的依维柯,现在全换成了比亚迪V3和上汽大通MAXUS MIFA 5。他跟我说:“兄弟,不是我不念旧情,是电车一个月省三千多电费,还不用年年换三滤、清DPF,你说我换不换?”

二、合资光环褪去,国产车“全方位领先”

依维柯当年能火,靠的是“技术引进”。1985年,南京汽车集团引进Daily技术,成了国内最早一批轻客合资品牌。那时候,国产车还在用“解放”底盘改客车,依维柯一来,直接拉高了行业标准。

但现在呢?国产车不仅追上来了,还反超了。

拿上汽大通MAXUS V80来说,同样是轻客,它的内饰用料明显更软,中控大屏、倒车影像、无钥匙启动全都有。动力系统也更灵活,有柴油、有纯电、还有插混。我试驾过它的EV版本,0-50km/h加速比油车还快,静得像图书馆。

再看福田图雅诺,空间利用率做得极好,低地板设计让装卸货特别方便。它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也很扎实,零下20℃照样能跑,北方用户反馈很好。

而依维柯呢?它的Daily Electric虽然也有电动版,但价格贵、续航短、充电慢,经销商少得可怜。不是技术不行,是投入太晚。当国产车企在2018年就开始布局新能源轻客时,依维柯还在靠柴油车吃老本。

450亿,又一车企巨头易主!-有驾

三、被卖是“迟到的必然”,外资护城河正在瓦解

为什么塔塔要买依维柯?不是为了情怀,是为了欧洲市场。

塔塔是印度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但在欧洲影响力几乎为零。而依维柯在欧洲有成熟的渠道、品牌认知和EuroCargo、S-Way等核心产品线。这次收购,本质上是一次“借船出海”。

合并后,新集团年销量将超54万辆,全球排名第七。但问题是:依维柯的“技术护城河”还剩多少?

我拆过一台依维柯的柴油发动机,结构确实精密,但设计理念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铸铁缸体、机械喷油、皮带传动。而国产的潍柴WP系列、玉柴YCS系列,早就用上电控高压共轨、可变截面涡轮、集成式后处理系统了。

更别说电动化了。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才是未来商用车的核心。依维柯在这方面积累太少,而国产车企已经形成完整生态。比如宁德时代的电池、汇川技术的电驱、华为乾昆ADS的智能驾驶系统,都在反向输出给外资品牌。

四、真实用户怎么说?两位车主的“换车日记”

我采访了两位曾经的依维柯车主,听听他们的真实感受。

张师傅,45岁,杭州城配司机

“我开了8年依维柯,拉建材。以前觉得它皮实,现在不行了。年检越来越严,DPF堵了清一次两千多,还不一定清干净。去年换了远程星智L7E,纯电的,充电一晚上,跑200公里没问题。一个月电费不到500,以前光油钱就得3000+。关键是安静,客户都说‘你这车不像货车’。”

李姐,38岁,房车改装爱好者

“我第一辆房车就是拿依维柯底盘改的,空间大,改装方便。但现在新出的宇通C530、江铃福特全顺T8,原厂就带水电系统,内饰像家一样。依维柯的驾驶室还是那么硬,开久了腰疼。而且电车底盘更平整,改装空间更大。我下一辆肯定选电的。”

450亿,又一车企巨头易主!-有驾

五、横向对比:谁才是轻客市场的“新王者”?

我们来拉几款主流轻客对比一下:

车型 动力类型 续航(电车) 智能配置 售价区间(万)

依维柯Daily Electric 纯电 200km(WLTP) 基础L2辅助驾驶 35-42

上汽大通MAXUS MIFA 5 纯电/插混 520km(CLTC) L2+,带自动泊车 28-38

福田图雅诺EV 纯电 405km(NEDC) L2级,360影像 25-35

远程星智L7E 纯电 350km(CLTC) L2+,车联网 26-36

数据来源:各品牌官网及工信部公告

很明显,国产电车在续航、智能化、价格上全面占优。依维柯的电动版不仅贵,而且技术参数落后一代。更关键的是,它的服务网络跟不上。我在江苏问了三家依维柯4S店,只有一家能修电动车,还得预约。

六、未来已来:商用车的“达尔文时刻”

依维柯被卖,不是个例。这是传统燃油车在电动化浪潮下的“达尔文时刻”——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就像当年诺基亚输给苹果,不是因为手机做得不好,而是没跟上智能生态。现在BBA(奔驰、宝马、奥迪)也在电动化上栽跟头,价格拼不过特斯拉,智能干不过华为,最后只能低头合作。

450亿,又一车企巨头易主!-有驾

而中国车企,已经从“以市场换技术”走向“以技术赢市场”。华为的乾昆ADS、蔚来的换电体系、小鹏的XNGP,都在重新定义汽车的价值。

我最近试驾了一辆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的阿维塔12,在重庆的盘山路上,它能自动识别弯道曲率,提前减速,过弯流畅得像老司机。软件定义汽车,不再是口号,而是现实。

七、写在最后: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

依维柯的落幕,提醒我们:再经典的品牌,也扛不住时代的车轮。

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中国商用车崛起的信号。国产车不再只是“便宜”,而是“又好又便宜”。

那么问题来了:在你看来,下一个可能被收购的外资商用车品牌会是谁?是五十铃?还是日野?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会认真回复每一条留言。

顺便说个花絮:我写这篇文章时,楼下正好路过一辆老款依维柯,车身上还贴着“南京依维柯,欧洲风格”的广告纸。司机摇下车窗问我:“师傅,这车还能开几年?”

我说:“只要不年检,就能一直开。”

他笑了,我也笑了。

理性消费,安全驾驶,选车别只看品牌,更要看技术、看服务、看未来。毕竟,我们买的不是一辆车,而是一份生计、一段旅程、一种生活方式。

450亿,又一车企巨头易主!-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