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2400万辆,新能源占比持续攀升

前三季度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2400万辆,新能源占比持续攀升-有驾
前三季度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2400万辆,新能源占比持续攀升-有驾
前三季度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2400万辆,新能源占比持续攀升-有驾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24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以持续攀升的渗透率成为核心增长极。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产业政策的精准发力,更揭示了中国汽车工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的深刻变革。

一、总量突破:2400万辆背后的结构性调整

据统计,2025年1-9月中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达2421万辆和2408万辆,同比增长12%。这一增速在基数庞大的背景下尤为突出,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强劲复苏。从细分市场看,乘用车以2083万辆的销量占据主导地位,商用车则因电动化转型加速实现270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7%。

值得关注的是,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此消彼长成为市场主线。前三季度,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1%,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045万辆,同比增长32%,占比提升至43.4%。这一趋势在9月单月数据中更为明显: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50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53.6%,首次实现月度过半。

二、新能源崛起:渗透率突破50%的临界点

2025年被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跨越“分水岭”的关键年。前三季度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045万辆,渗透率达45%;若计入出口,全球市场份额更达67.6%。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650万辆,渗透率超55%。

技术路线分化是新能源市场的重要特征。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与增程式电动车成为新引擎,前三季度销量占比达48%,接近纯电动车的52%。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小鹏鲲鹏体系等技术的突破,使混动车型续航突破400公里,兼具经济性与实用性。例如,比亚迪秦PLUS单月销量占比达11.2%,成为市场爆款。

智能化赋能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车的竞争力。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达65%,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下探至10万元级车型。华为、小鹏率先实现L3级自动驾驶量产,推动“AI定义汽车”从概念走向现实。

三、出口韧性:全球化布局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面临欧美贸易壁垒,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仍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出口量达156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占比34.6%。比亚迪、长安等企业通过技术输出与本地化生产规避风险,例如比亚迪在东南亚市场推出适配当地需求的车型,出口量同比增长71.8%。

二手车出口成为新亮点。预计全年二手车出口规模将达50万-60万辆,主要流向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车企通过“整车+技术”的组合模式,构建了全球化服务网络。

四、未来展望:高质量发展下的产业重构

2025年或成中国汽车产业“淘汰赛”的关键年。一方面,蔚来、小鹏等新势力有望实现全面盈利,理想汽车通过成本控制率先验证盈利模式;另一方面,车规芯片国产化率从15%提升至25%,东风等车企目标达60%-80%,供应链安全成为竞争核心。

技术迭代持续加速。固态电池领域,赣锋锂业、宁德时代等企业加速研发,半固态电池装车规模逐渐扩大,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应用。跨界融合方面,低空出行、机器人等产业外溢效应显现,吉利提出打造“出行智慧生命体”,岚图强调大模型与城市NOA的产业化应用。

结语: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

2025年前三季度的数据表明,中国汽车产业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不仅是技术路线的胜利,更是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缩影。未来,唯有持续创新、高效整合资源的企业,才能在这场变革中占据先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