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写。2025年7月,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布数据:比亚迪当月在欧洲注册量达13,503辆,同比飙升225%,市场份额升至1.2%。而曾被视为行业标杆的特斯拉,注册量仅为8,837辆,同比下降40.2%,份额萎缩至0.8%。比亚迪全球化战略效果明显,这是比亚迪在欧洲市场上首次实现对特斯拉的全面反超。
一、不只是销量超车,更是技术力的集中爆发
很多人将比亚迪的超越归因于价格优势或市场策略,但其真正的底气,来自于近乎“偏执”的研发投入。据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研发投入高达309亿元,同比增长53%,这一数字甚至比同期的净利润(155亿元)还要多出154亿。截至目前,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2100亿元。
高强度、长周期的研发,结出的是系统性的技术成果:“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已实现大规模量产搭载;兆瓦级超级闪充技术,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800公里”;车载无人机系统“灵鸢” 首次实现车机分离智能控制;在电池、电驱、电控等核心领域,比亚迪是目前全球极少具备全栈自研能力的车企。
更令人瞩目的是,根据中汽信科发布的报告,比亚迪在新能源整车技术中国专利授权方面包揽了纯电、混动、燃料电池三类第一。这意味着,它不仅在市场端实现超车,更在技术定义权上掌握了话语权。
二、欧洲战场:从“无人知晓”到“门店400家”、多国销冠
欧洲是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也是特斯拉长期占据高端认知的市场。比亚迪的破局,堪称一场精心布局的“闪电战”。两年时间,比亚迪在欧洲的门店从最初的3家快速扩张至超过400家,覆盖伦敦、巴黎、米兰、柏林、巴塞罗那等核心城市。渠道的迅速铺开,为其品牌曝光和市场服务提供了强大支撑。
销量方面,比亚迪不仅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拿下新能源销冠,更在德国——宝马、大众的“老家”——实现单月销量突破3000辆。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中国品牌而言,这是以往难以想象的认可。
三、全球化不再只是“走出去”,而是“走进去”、“扎下根”
比亚迪的全球化策略显示出清晰的系统思维:欧洲总部落地匈牙利,辐射中东欧市场;巴西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生产,降低关税依赖、提升供应效率;泰国市场交付突破9万辆,成为东南亚新能源标杆品牌。
2025年1-7月,比亚迪海外乘用车及皮卡销量突破55万辆,超去年全年总和,全年海外销量预计冲刺百万。其产品已进入全球116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对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的“双覆盖”。
四、超越特斯拉,仅仅是一个开始
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近期在欧洲的销量下滑,与其产品更新节奏放缓、市场竞争极端化有关。但比亚迪的崛起,绝不仅仅是因为对手的失误。
真正支撑其持续增长的,是研发驱动产品迭代 + 敏捷本土化运营 + 全产业链控制能力所带来的综合竞争力。
比亚迪展示的是一条完全不同于传统车企、也区别于新势力代表的“第三种发展路径”:既重视核心技术自主,也极致关注规模与效率。
五、一场由中国车企主导的全球汽车革命,正在发生
比亚迪此次在欧洲超越特斯拉,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信号。这意味着,基于电动化、智能化的汽车产业重构,已进入深水区。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可持续研发体系、并能实现全球高效运营的企业,才能在新周期中持续领先。
比亚迪的成功,是中国制造业从“性价比”走向“技术溢价”、从“中国市场”走向“全球品牌”的生动写照。它的下一个目标,或许已不再是特斯拉,而是整个传统燃油车时代尚未被征服的广阔疆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