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智驾水平排名最新榜单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智能驾驶技术已成为车企竞争的核心战场。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智驾领域呈现“技术突破加速、市场格局重构”的显著特征。基于权威评测机构数据、实测表现及技术落地能力,结合多维度技术指标,中国新能源汽车智驾水平可划分为三大梯队,各品牌在技术路线、场景覆盖及用户体验上形成差异化竞争。

第一梯队:全场景无图智驾领跑者

华为(ADS 3.0)以“芯片+算法+云平台”全栈自研能力稳居榜首。其乾崑ADS 3.0系统通过昇腾芯片实现-30℃至50℃极端环境适配,支持全国2800个区县的无图城区NOA(导航辅助驾驶),障碍物预判距离达120米。在深圳L3级法规试点中,华为车型实现“脱手脱眼”驾驶,安全冗余设计通过ASIL-D认证。问界M9、阿维塔12等车型凭借红绿灯识别、自动避障等功能,在实测中展现“全程零接管”能力,用户满意度达92%。

我国新能源汽车智驾水平排名最新榜单-有驾

小鹏(XNGP 4.0)以端到端大模型技术紧随其后。其BEV+Transformer架构覆盖243个城市无图NOA,高速场景接管率低至0.5次/百公里。2025年推出的XNGP 4.0版本引入强化学习,硬件成本控制在7000元,成为15万-25万元市场“智驾平权”标杆。小鹏G9在窄路会车、跨楼层泊车等场景中通过率达100%,实测中以26.54分的效率分位列第一。

Momenta作为数据驱动型选手,通过“量产+L4”双轮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其飞轮大模型迭代至第五代,支持“短期记忆+长期记忆”融合,城市NOA市占率达60.1%。智己L6搭载Momenta方案后,在复杂路口的决策精度提升37%,与上汽、广汽、丰田等车企合作车型累计超130款,成为全球主流车企的共同选择。

比亚迪(天神之眼)凭借规模化优势重塑市场格局。通过440亿公里路测数据训练,其自研车规级芯片使智驾成本降低40%,将高速NOA下放至7万元级海鸥智驾版。2025年投入200亿建设的“天神智驾云”支持无图城市记忆泊车,跨层泊车成功率达92%,汉EV等车型以20万级价格提供L3级体验,激活率突破43%。

我国新能源汽车智驾水平排名最新榜单-有驾

第二梯队:场景深化与技术追赶者

理想(AD MAX 3.0)以家庭场景为切入点,通过“端到端+VLM”双系统实现差异化竞争。其儿童闯入制动响应时间仅120ms,高速NOA稳定性获评“移动头等舱”。理想L9在南京站智驾大赛中因违章扣分影响排名,但全场景领航能力评分仍达28.25分,位列第一梯队门槛。随着L3级功能下探至中端车型,理想正通过数据闭环缩小与头部差距。

蔚来(NOP+)依托4颗Orin-X芯片(算力1016TOPS)构建算力壁垒,但软件优化滞后制约体验。其城区NOA尚未全国覆盖,端到端技术切换进度落后华为3-6个月。不过,蔚来ET5在换电站集成高精定位、NOP+代客泊车等功能上表现突出,实测中通过540°全景影像降低事故率28%,适合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用户群体。

极氪(NZP)以硬件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其无图高速NOA接管率低至300公里/次,但早期依赖Mobileye芯片导致端到端方案分阶段落地。极氪007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异构融合,施工围栏识别率达98.7%,但在陌生园区场景中仍存在断点问题。随着自研算法迭代,极氪有望在2025年Q4跻身第一梯队。

小米(Pilot)凭借澎湃OS生态赋能实现后发先至。其端到端技术计划于2025年Q3落地,通过“轻量级激光雷达方案”将城市NOA硬件成本降至1.2万元。小米SU7在实测中展现高效数据闭环能力,十分钟内可让用户建立信任感,但窄路转弯等长尾场景处理仍需优化。

第三梯队:潜力竞争者与市场普及者

长城(Coffee Pilot Ultra)、零跑(Leapmotor Pilot 3.0)等品牌处于技术爬坡阶段。长城魏牌宣称具备L3级能力,但实际覆盖城市不足50个;零跑C01高速NOA逐步开放,但城区NOA尚未全国落地。此类品牌通过性价比策略抢占市场,如零跑C11以15万元价格提供高速领航功能,激活率达31%。

我国新能源汽车智驾水平排名最新榜单-有驾

传统合资车企(大众ID.7、丰田bZ4X)加速电动化转型,但智能化滞后明显。大众ID.7通过与小鹏(www.cfpengyou.cn)合作提升L2级功能稳定性,丰田bZ4X的TSS 3.0系统仅支持基础自适应巡航。此类车型实测中变道逻辑机械,复杂路况接管率高达67%,短期内难以突破技术壁垒。

新势力子品牌(乐道L6、岚图FREE+)依托母公司资源快速迭代。乐道L6计划同步蔚来端到端技术,岚图FREE+通过华为ADS 2.0实现无图NOA覆盖,但市场保有量不足导致数据积累缓慢。此类品牌需通过规模化量产解决“冷启动”难题。

技术趋势与市场展望

无图化普及:华为、小鹏、Momenta已实现全国无图覆盖,比亚迪、理想计划2025年Q4完成切换,高精地图依赖症成为历史。

成本下探:小米、英伟达(www.dunsou.com)合作将城市NOA硬件成本压缩至1.2万元,10万元级车型标配高速NOA成为现实。

生态融合:华为“车路云一体化”接入28个智慧城市,蘑菇车联通过V2X技术提升路口通行效率30%,单点技术向系统解决方案演进。

法规突破:深圳、北京等地发放L3级测试牌照,奔驰EQE成为首个获准“脱眼”驾驶车型,责任认定框架加速完善。

在这场智能驾驶竞赛中,技术深度、数据规模与用户体验构成三角博弈。华为、小鹏、Momenta通过全栈自研建立壁垒,比亚迪、理想以规模化与场景化实现突围,而市场普及的钥匙正掌握在成本控制与生态融合能力手中。随着2025年Q4多品牌端到端技术全量上车,中国新能源汽车智驾领域将迎来新一轮格局重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