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看到零跑汽车一边宣布第100万台整车下线,一边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我第一反应是:这剧情反转得比国产剧还快?一边是锣鼓喧天的“百万辆下线”仪式,朱江明在台上豪言“一年再干一个百万”,另一边却是法院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这事儿要是拍成电影,名字我都想好了——《速度与“信用”》。
但咱们作为普通消费者,买车可不是看热闹。你心里肯定也在嘀咕:零跑现在到底还靠不靠谱?它家的车还能不能买? 别急,今天我就以一个老车评人的身份,带你扒一扒这事儿背后的真相,顺便聊聊零跑这台车,值不值得你掏钱。
先说重点:零跑这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没办完事儿”。具体来说,是子公司欠了广州首汽361万多元,包括租金、购车款和违约金。关键是,钱已经在2024年6月25日之前付清了。那问题出在哪?是那73台车的过户手续没办完。按调解书要求,付完钱后三个月内要把车过户到零跑子公司名下,结果这事儿卡住了。法院判定你没履约,所以给你上了“失信名单”,创始人也被限制高消费。说白了,这不是资不抵债,而是“程序没走完”,属于“履约瑕疵”。
但你别急着下结论。咱们看看零跑现在的基本面。今年上半年,营收242.5亿,同比增长174.1%!毛利率从1.1%飙到14.1%,这可是实打实的进步。更关键的是,它首次实现了半年度盈利,虽然只有3个亿,但意义重大。现金储备295.8亿,你说它缺钱?这数字比很多二线新势力加起来都多。销量更不用说,1-8月卖了32万多台,同比增长136.4%,这势头,妥妥的“上头”节奏。
再看产品,零跑的车,这几年是真支棱起来了。就说最近热卖的C11增程版,外观设计稳重又不失科技感,风阻系数做到0.28Cd,这在同级里算顶呱呱了。内饰用料也舍得下本,软包+皮质,配上大屏和怀挡,氛围感直接拉满。空间更是“床车”级别,后排能近乎全平放倒,跑长途谁用谁知道。
动力和能耗这块,零跑一直挺能打。C11增程版百公里加速7秒出头,日常超车轻轻松松。纯电续航140公里,综合续航1000公里以上,燃油经济性在同级里算是真香。关键是它用的是自家的三电技术,自研程度高,成本控制得好,价格自然有优势。
智能化方面,L2级辅助驾驶全系标配,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这些功能一个不少。虽然比不上华为、小鹏那种“天花板”级的智驾,但日常用完全够用,属于“够用就好”的务实派。
安全性呢?零跑的车在中保研和C-NCAP碰撞测试里成绩都不错,车身结构扎实,气囊给得也足。底盘调校偏舒适,过坑过坎滤震到位,高速变道也不飘,动态稳定控制系统调校得挺聪明,不会让你觉得“被机器绑架”。
那问题来了,这次“失信”事件会影响你买车吗?我帮你横向比一比。
先看深蓝S7,也是增程热门。外观更运动,内饰科技感强,但空间比零跑C11小一圈,后排坐三个成年人有点挤。价格差不多,但深蓝的终端优惠少,性价比略输一筹。而且深蓝的三电技术依赖长安,自研程度不如零跑。
再说比亚迪宋PLUS DM-i,国民神车,保有量大,维修方便,油耗低。但内饰塑料感强,车机卡顿是老毛病,智能化体验落后一截。外观也偏保守,年轻人可能觉得不够“出片”。
这么一比,零跑的优势就出来了:空间大、配置高、价格低、自研技术强。虽然品牌影响力不如比亚迪,但产品力绝对对得起这个价。
当然,这次“失信”事件也给零跑提了个醒:企业越大,合规越重要。钱付了,事儿没办利索,结果上了热搜,创始人被限高,这波操作确实有点“打脸”。但反过来说,它愿意付钱、有现金储备、销量还在涨,说明根本问题不大。更像是“青春期的企业”在快速奔跑中绊了一跤,不至于“天塌了”。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零跑的车还能不能买?
如果你追求的是高性价比、大空间、够用的智能和靠谱的三电,零跑依然是那个“真香”选择。它的产品没毛病,工厂在转,钱在进账,车照常卖。这次风波更像是“内部流程”问题,不是“生死危机”。
但如果你特别看重品牌信誉,或者对“失信”二字特别敏感,那可能得再观望观望。毕竟谁也不想自己刚提车,就被朋友调侃“你买的是‘老赖’车”吧?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零跑,你还敢下单吗? 或者说,面对销量猛增但风波不断的零跑,你会怎么选? 评论区聊聊,我看你是“上头”派,还是“观望”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