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速服务区目睹怪事:旁边车主喝咖啡9分钟拔枪就走,电量20%到80%,我的混动车还在龟速充电——6C是什么黑科技?

京沪高速服务区目睹怪事:旁边车主喝咖啡9分钟拔枪就走,电量20%到80%,我的混动车还在龟速充电——6C是什么黑科技?

上个月京沪高速服务区,我正插着充电枪刷手机,旁边停了台极氪9X。车主下车点了杯美式,站在那慢悠悠喝。我心想这哥们儿真悠闲,充电不得等个把小时?结果他喝完咖啡,看了眼手机,直接拔枪走人了。我瞟了眼他的屏幕——电量从20%跳到78%。

京沪高速服务区目睹怪事:旁边车主喝咖啡9分钟拔枪就走,电量20%到80%,我的混动车还在龟速充电——6C是什么黑科技?-有驾

我那台混动刚充到43%。

走过去搭话,问他这充电桩什么型号。他笑了笑:“桩是普通桩,车的电池是6C的。”我当时没听懂,后来查了资料才明白——充电功率能到1.3兆瓦,差不多是一般快充的四五倍。不过话说回来,这么大的功率灌进去,电池的温控系统得有多扛,我也挺好奇。

电量18%还敢地板油?

前两周约了朋友跑山路,他开的就是这台车。到半路我看他仪表盘,电量显示18%,心里嘀咕这下该老实了吧。结果进弯道时,这哥们儿油门照踩不误,出弯那个推背感,跟满电状态没什么两样。

我之前那台混动,电量低于25%就明显感觉动力在“思考”——踩下油门到车真正发力,中间有个迟疑的过程。这台车完全没有。

后来他解释说,三个电机配合发动机工作,就算电池快空了,系统还能保持九成左右的动力输出。具体怎么分配的,什么时候电机为主、什么时候发动机介入,这套逻辑我也搞不太清楚。反正开起来的感觉是,它不会因为电量低就突然“认怂”。

账面数据1400匹,真全力输出的话,电池早就撑不住了。这个动力分配的算法或许才是关键——让你感觉不到切换,又不会把电池榨干。

北京四环那场暴雨

七月底北京下大暴雨,我开车在四环上,雨刷开到最快档都看不清路。突然从辅路窜出辆外卖电动车,我脚还没碰到刹车,车已经开始制动了。停下来心跳还在加速,看了眼仪表,显示的制动距离比我预判的短了差不多两个车位。

后来研究配置才发现,这车装了五个激光雷达。一个看远处的,四个补盲区的。我之前体验过纯视觉方案的智驾,晴天高速没问题,但一到暴雨天或者光线复杂的地库,摄像头就有点靠不住。

激光雷达的好处大概就是不太“挑天气”。暗光、逆光、暴雨,该识别的还是能识别。当然,五个雷达听起来有点过分,成本肯定也不低。但想想现在城市路况,电动车、外卖小哥、突然开门的私家车,每次开车都像在玩“躲猫猫”,能多一层保险,我觉得值。

那次去延庆的盘山路

周末带家人去延庆,走盘山路。我妈坐后排,我有点担心她晕车。结果一路下来,她居然睡着了。我特意观察了杯架里的水,几乎没怎么晃。

过减速带的时候能感觉出来,车身好像提前“知道”了——轮胎还没压上去,悬架已经在调整了。听说是前摄像头提前识别路况,系统预先改变阻尼。具体原理我说不上来,反正坐着确实舒服。

走到一段碎石路,我试着切了下越野模式,车身明显抬高了一截。对于城市SUV来说,这个功能平时用不上,但偶尔去郊外,不用担心托底,心里踏实。

杂七杂八的感受

现在混动车的配置表越来越复杂,什么900V平台、多电机布局、域控制器,看着都头疼。但车主真正在意的,还是那几件事:充电快不快、没电掉不掉链子、开着稳不稳、智能驾驶靠不靠谱。

极氪9X这台车,技术参数我不敢说都弄明白了,但在这几个关键点上,体验下来还算对得起价格。值不值得入手,得看你对混动车的预期。如果只是想省油代步,选择太多了。但要是想体验一下电动化和智能化能把混动做到什么程度,这台车可以约个试驾。

毕竟参数再漂亮,不如自己坐进去开一圈。方向盘的手感、悬架的韧性、动力的响应,这些东西,文字描述不出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