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7 日,理想汽车 CEO 李想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直指某品牌操控专业水军机构对理想汽车进行系统性抹黑。视频中,李想罕见动怒:「拿我玩梗可以,但不要恶意诋毁理想车主。」这一表态迅速登上热搜,揭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暗流涌动的舆论战争。
事件导火索是近期网络平台集中爆发的「理想车主素质差」话题。从「乱停车」到「变道不打灯」,大量内容高度同质化的短视频和图文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 24 小时密集发布。更令人咋舌的是,有车主向理想客服反映,自己的车辆被无故扔垃圾,甚至收到匿名威胁短信。
理想汽车法务部随后曝光的水军兼职群截图,彻底撕开了黑幕一角。群内明码标价:拍摄理想汽车不规范行为图片每张 5 元、视频每条 8 元,恶意评论每条 1.5 元,带图评论可达 2 元。任务要求明确标注「可 AI 生成,但需看着真」,甚至要求「凌晨时段持续发布以规避监管」。这种工业化、全天候的舆论攻击,已远超正常商业竞争范畴,涉嫌触犯《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相关条款。
面对舆论风暴,公众争论焦点集中在两个方向:
异响顽疾:2025 年 6 月以来,车质网、黑猫投诉平台收到近 400 起针对理想 L 系列的投诉,集中指向「下摆臂异响」问题。河南郑州车主李先生反映,其刚提的 L8 Pro 仅两周就出现低速转弯异响,4S 店更换下摆臂后问题复发。汽车工程师分析认为,问题可能源于下摆臂橡胶套耐久性不足或生产工艺缺陷。
历史遗留:理想汽车并非首次遭遇质量危机。2025 年 3 月,理想因前悬架下摆臂设计缺陷召回 10469 辆理想 ONE;更早的 2021 年,理想 ONE 曾因倒车雷达失灵导致多起碰撞事故,引发车主集体维权。
技术争议:尽管理想通过「冰箱彩电大沙发」策略赢得市场,但行业对其增程式技术路线的质疑从未停歇。有专家指出,相比比亚迪 DM-i、华为 DHT 等混动技术,增程式在能效和技术前瞻性上存在代差。
操作实锤:理想曝光的水军群截图显示,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特征:内容 AI 生成、发布时间精准覆盖用户活跃高峰、跨平台协同作战。这种「舆论闪电战」模式与 2023 年某品牌攻击蔚来换电模式的手法高度相似。
行业生态:据蔚来 CEO 李斌透露,头部新势力每月应对黑公关的成本高达数千万元。2023 年中央网信办通报的「蔡老板说车」等自媒体侵权案,揭开了汽车行业黑灰产业链的冰山一角。
竞争格局:2025 年上半年,理想 L 系列市占率环比下滑 2.1%,而问界 M8、乐道 L90 等竞品销量同比增长超 300%。在 35-45 万元价格区间,理想正面临华为、小米等跨界巨头的围猎。
理想汽车已采取三方面行动:
证据固定:法务部门联合公证处对水军账号、发布链路进行区块链存证,目前已锁定 127 个核心账号。
刑事报案:针对「捏造事实诽谤」「寻衅滋事」等罪名,理想已向公安机关提交报案材料。2024 年,理想曾通过刑事手段成功追责某造谣者,获刑 7 个月。
技术反制:理想汽车联合清华大学研发「AI 舆论监测系统」,可识别 95% 以上的机器生成内容,响应速度从 24 小时缩短至 15 分钟。
(二)用户经营:从「产品交付」到「生态共建」
车主护盾计划:理想宣布为受影响车主提供免费车辆检测、24 小时专属客服通道,并设立 1000 万元「车主权益保障基金」。
技术透明化:8 月 10 日,理想开放常州工厂参观,邀请媒体和车主代表直击下摆臂生产流程,并承诺 30 日内发布异响问题技术白皮书。
社群运营:通过「理想家」APP 发起「车主故事征集」,鼓励用户分享真实用车体验,目前已收到超 2 万份投稿,相关话题阅读量破 10 亿。
联盟倡议:理想联合蔚来、小鹏等品牌发起《新能源汽车行业公平竞争公约》,呼吁建立「黑公关黑名单」共享机制。
监管协作:理想已向中央网信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交《关于网络黑公关治理的建议书》,建议将 AI 生成虚假内容纳入《网络安全法》监管范畴。
技术革新:理想星环 OS 开源计划正在推进,通过开放智能驾驶算法框架,试图重构行业技术生态。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理想汽车的应对策略折射出商业竞争的深层逻辑:
短期:法律手段是底线防御,需以雷霆之势震慑黑灰产;
中期:产品力提升是核心竞争力,需解决技术短板和质量信任;
长期:用户生态建设是护城河,需从「卖产品」转向「经营生活方式」。
当理想汽车法务部喊出「我们不想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时,这不仅是企业的自我坚守,更是对整个行业商业伦理的一次叩问。在智能化、电动化的浪潮中,真正能穿越周期的品牌,必定是那些把用户价值放在首位、以技术创新驱动增长的企业。毕竟,消费者选择的不是「完美无缺的产品」,而是「愿意为错误负责、与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