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开始,“欲买车的人”或许要做两个准备,很多人还没发现!

近一两年有购车计划的人群,或许都产生了“信息爆炸”的感受。

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持续高涨,新车型层出不穷,智能化浪潮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燃油车阵营也并未偃旗息鼓,反而在配置比拼与价格厮杀的双重赛道上加速前行,就连BBA等豪华品牌也加入了降价大军。

从表面来看,消费者成为了赢家,不仅购车选择更加丰富,价格门槛也有所降低。

明年开始,“欲买车的人”或许要做两个准备,很多人还没发现!-有驾

但深入思考后不难发现:如今购车这件事,正变得愈发难以抉择。

以往只需考量预算因素,如今却要兼顾补能便利性、智能算法水平以及车辆保值率等多重维度——着实让人颇感头疼!

而在这样的行业变革背景下,从明年起,“有购车打算的人群”或许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目前很多人尚未意识到!

01 应对购车政策红利减退的准备

不清楚大家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是否仍持有乐观预期:

认为购车政策只会持续向好,补贴力度只会不断加大,市场热度一年更胜一年…

回顾2023年,购买新能源汽车主要享受的政策优惠仅是免征购置税及部分地方补贴,整体优惠幅度大致在几千元至1万元区间。

然而到了2024年,国家层面推出了“重磅举措”:以旧换新政策正式实施——

符合条件的报废旧车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可直接享受2万元补贴,即便购买燃油车也能获得1.5万元补助。

叠加车企价格战及地方补贴等多重因素,部分车型的优惠力度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

因此,不少消费者心生期待,认为按照此趋势发展,2026年政策优惠会更加给力,索性选择观望等待!

但现实情况可能并不如预期——部分利好政策或许等不到那一天了。

明年开始,“欲买车的人”或许要做两个准备,很多人还没发现!-有驾

从官方已发布的文件信息分析,2025年很可能成为这一轮政策红利的“最后冲刺阶段”。

首先来看最直接的政策变化——购置税减免政策已明确“将逐步退坡”。

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公告清晰载明:

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购买新能源汽车仍可享受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单辆车最高减免额度为3万元;

但自2026年起,该政策将调整为减半征收,最高减免额度降至1.5万元。

明年开始,“欲买车的人”或许要做两个准备,很多人还没发现!-有驾

这意味着,再过7个月时间,购买同一辆新能源汽车,仅购置税一项支出就可能增加1.5万元。

这还只是购置税层面的政策退坡情况。

至于地方补贴、以旧换新的高额补助能否延续,以及政策力度是否会缩减?

目前尚无确切定论。

基于此,笔者给出明确建议:

若您原本就计划在未来一年左右时间购车,建议尽量在2025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提车流程。

因为从现在开始,每一天都可能是您“还能享受大额优惠”的倒计时节点。

02 迎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来的连锁反应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达到47.2%;

进入2025年,这一数据大概率将突破50%的关键阈值,甚至有望攀升至更高水平。

或许有人认为这个数据与自身无关,甚至表示:“我不买电动车,只关注燃油车。”

持有这种观点,实则过于片面。

因为一旦市场渗透率发生结构性变化,整个市场格局将随之重新构建。

我们习以为常的价格体系、品牌竞争逻辑,乃至购车决策思维,都将面临颠覆性变革。

以2019年为例,彼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足5%,燃油车市场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对“电动车”并未给予足够重视。

同年,雷克萨斯因涉嫌价格垄断被处以8761万元罚款。

但即便受到处罚,该品牌依然延续着“加价提车”的销售策略——

消费者依然心甘情愿排队购车,主动为品牌溢价买单。

明年开始,“欲买车的人”或许要做两个准备,很多人还没发现!-有驾

而如今的市场现状如何?

雷克萨斯不仅取消了加价行为,还开启了主动降价模式。

其旗下经典车型ES,部分经销商曾报出19.99万元的起售价——相较官方指导价,直接优惠了10万元。

更为显著的是,就连BBA等豪华品牌也难以维持原有价格体系。

自2024年起,奔驰、宝马、奥迪三大品牌集体开启“降价促销”模式,旨在保住市场份额。

但随之而来的是,燃油车近两年来的保值率呈现断崖式下跌。

曾经被广泛认可的“保值神车”,如今使用不到两年时间,残值可能仅剩购车价的一半。

明年开始,“欲买车的人”或许要做两个准备,很多人还没发现!-有驾

汽车4S店行业更是面临严峻挑战。

仅2024年,全国范围内就有4419家门店关闭,其中93%属于传统燃油车品牌经销商。

参照当前市场态势,明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势必引发更为深刻的行业变革。

因此,未来购车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尽量避免选择小众品牌车型,尤其是小众品牌的燃油车;

切勿再对“保值率”抱有过高期望,该指标已失去原有参考价值;

务必警惕部分4S门店“难以撑过今年”的经营风险。

明年开始,“欲买车的人”或许要做两个准备,很多人还没发现!-有驾

综合来看:

汽车市场变革的节奏已不再允许消费者“从容思考”。

部分品牌因转型迟缓已退出市场舞台;

部分优惠政策看似年年都有,实则可能是“本年度最后的狂欢”。

若您仍沿用三年前的选车经验,以过往的消费逻辑进行购车决策,很可能做出错误判断。

这并非倡导所有人必须选择新能源汽车,也不是否定燃油车的市场价值,而是要提醒大家必须意识到:

“购车的市场环境”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只要未能及时更新这一认知,购车过程中遭遇风险只是时间问题。

#图文打卡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