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眼看新能源汽车圈杀成一锅粥的时候,曾经低调务实的江淮汽车竟然靠一个“出手即高端”的尊界品牌,硬是在下半场让全场观众来了点精神?
市场厮杀、行业巨头对撞、豪车叠层——江淮的这份2025上半年财报里头,真有点像悬疑片铺陈,好家伙,剧情层层反转,结局还真未必能被你一眼看穿。
你说亏损?那是实打实的,账本翻出来数据都会惨叫。
但要说气数已尽,咱还真不敢随便下结论。
今天咱们来拆拆这份财报背后的猫腻,看看那些藏在数字里的小亮点,顺便聊聊,江淮的未来,究竟是“遥遥怎么领先”,还是“遥遥被对手碾压”?
账面亏损,曲线收窄,怎么破局?
先不说别的,财报开头就是一记温柔暴击——上半年继续亏损。
说白了没啥好遮遮掩掩。
难题在哪呢?
头一桩,大环境太卷了:新能源车市场像个市场版饺子锅,巨头扎堆下锅,国际品牌跟本土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要想搞点出彩,别说翻锅边,能不被烫着算本事。
再说江淮,去年那会儿亏得慌,这半年虽然还在亏,穿越周期大法用上,亏损面明显收窄。
账上一减轻,实际喘口气。
虽然离真正回血还有路要走,但趋势摆这儿:比前两年强了——这不,墙头草都得顺风倒,人家风口上终归还飞起来点。
说起销量,不好看的部分咱先摊开:总量略有下滑,别管它,往细里掰掰,江淮的商用车和皮卡真的是“稳住了咱家的锅底”。
具体数字多扎眼?
19万多台,那可不是瞎蒙的,新能源轻卡销量9千多台,同比涨幅46%,新能源重卡更狂飙到180%的增长;中高端轻卡出口数据十四连冠,这不是嘴炮,是业绩簿上摁下的重手印子。
更神奇的是皮卡,啥油电混动赛道、国际跳板一口气全搞了:澳洲、拉美、中东、非洲市场接连攻克,销量还涨了15%。
这年头国产品牌在海外闯,为啥总有几家能打?
像江淮这样一脚扎进各区域,还真不是靠嘴仗,是靠一股杠杠的适应能力——市场狠,皮糙肉厚不怕颠,才能搅和进世界朋友圈。
一边是成本压力,一边还死磕技术研发。
谁还记得什么叫“业界良心”?
你说砍预算?江淮反手加钱猛砸。
研发投入22个亿多点,占总营收十一分之一,放行业里都是能被评“三好学生”的分数。
有人要说了,这钱花哪儿了?
江淮自建了DHE155发动力平台,这名字听着有点生僻,核心意思就是国产三升以下发动机里面,它的热效率直接冲到46.4%,有点“六亲不认”的意味。
不仅如此,最前沿的智能、安全、协同控制能力也拉满——像是直接把一个传统汽车制造商用力拽进智能自动咖的圈子。
联合院士团队搞AI、后处理,这些招看似闷声发大财,实则暗戳戳为后面的大棋压下伏笔。
说个有趣的,江淮的两款DEFINE平台原型车,还捧回了德国红点设计奖。
之前“技术愿景概念车”也得过奖——外行人听着觉得离自己很远,业内人倒是都知道,这玩意对提振形象、打开欧美高端圈层的信心,那还真是金字招牌。
连国际都买账,你说这老牌国企,骨子里不是换了新芯片么?
尊界炸场,华为加持,玩家还得新看江淮
故事的高潮阶段,大BOSS终于露脸——尊界品牌。
江淮跟华为合作的这个超豪华系列,真是令人瞠目结舌,你可见过咱家自主品牌标价七十多万起,跨过百万大关还敢自信喊“国产高定”的么?
以前不敢想。
现在真就做出来了。
尊界S800,五月上市,增程、纯电双动力,四个型号,拉开定价曲线——市场一片哗然,行业大拿一水儿的围观好戏。
难不成又是昙花一现?
先不急,下边有证据。
数据显示,这款车上市不到百天,大定订单突破1.2万台,要说这数据搁廉价SUV那是毛毛雨。
但搁一辆均价九十多万的大车,这含金量,和鲶鱼搅浑池水不一样,妥妥鲨鱼跳进金鲤池。
你知道,这背后究竟靠什么?
无非是华为背书,外加江淮工艺,合肥超级工厂逐月冲刺产能。
相关领导也不含糊,啥叫硬目标?
9月要冲3千辆,年底要盯四千——这种执行力和全员背水一战的架势,说白了,江淮已经和华为绑成一条船:成败全押了尊界。
别以为这事公司自嗨,资本市场怎么给面子?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财报一出,江淮股价非但没掉,反手涨了一大截。
你也别吐槽“都是拉盘”,毕竟从年初到八月底,一路高歌39%,整车老弟们都在羡慕,而大的券商研报也都跑出来喊买,机构预判有底气。
这会儿回头望一眼历史,江淮努力搞高端化,用的招数不是一天两天。
2002年干MPV,09年玩新能源,后来抱了蔚来、大众的大腿,可惜雷声大雨点小,结果嘛,不要太拉胯。
现在不一样了,“自主豪车蓝海”里,尊界是业内顶级配置,品牌溢价空间无限膨胀,券商预测年销8万-10万台不是梦。
要真照均价算,一年光尊界贡献的收入能冲9百亿,超过过去整个集团一年的总进账。
简直是天降神兵。
那问题也来了——尊界真的能成为江淮的“杀手锏”吗?
表面看风生水起,实则背后焦虑不减。
要知道,江淮历来走靠商用车打底、实用主义跟随的套路,但现在“自家娃起飞”,转型高端纯属硬刚豪门。
和华为的深度合作能加多少码?
说不好。
尊界搞的是“中国人自己的超豪华车”,需要时间检验市场是否买单。
但至少,这一枪把大家的注意力拉回合肥,国产高端自主不是说着玩的,是能落地见成绩。
说到这儿,有点意犹未尽,尊界只是一块试金石,后续第二款、第三款车型已经在路上。
历史经验说,新品上马,市场基本认账,品牌高地随时被撬动。
但消费者的热情未必能持续,行业波动永远挡不住颠覆者的野心。
你要问江淮现在最怕的是什么?
不是对手,是自己能不能稳住这股“向上冲”的气场。
再把镜头拉远一点,大环境卷成筛子,新能源补贴边退边砍,国际局势摩擦不断——头部企业拼的是产品力、研发硬件,也有品牌叙事和全球战略的较量。
江淮这回貌似抓住了某种爆发的“窗口期”,智能新能源、海外布局、皮卡全球化,层层叠加铺垫未来。
但每一步都是压力与机会并存,没谁能躺赢。
尊界高光时刻未必能复制,2025下半年新一轮恶战,还得看江淮能不能把短期亮点变成长线领跑。
最后总结一句,“短期有压力,长远被看好”这句话,不只是投资人想听,更是江淮自我激励的真写照。
亏损面缩小,商用车稳住江山,技术创新、国际布局和高端品牌齐头并进,市场刚有起色,就要全员加力。
小心别被一时光环带偏,一旦放松警惕,就容易被下一个搅局者赶超。
敢问一声,国产豪车真能打破进口神话吗?
江淮和尊界,刚刚登场,正好开场白。
你怎么看?尊界有机会成为江淮翻盘的那张王牌吗?欢迎聊聊你的看法——留言区见!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