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MEGA造型风波:一辆车搅和出街头大戏
半夜的修车铺门口,油烟子和烟头味搅一块儿,几个师傅蹲在地上抠瓜子,手机屏幕亮着,群里又在转那个理想新车造型的段子,有人笑喷,有人皱眉,忽然有人冒出一句“你说这车像啥”,另一个没抬头,“像啥?像棺材呗”,气氛一下热闹起来,隔壁小卖部老板娘也凑过来,嗓门大得能把半条街唤醒,这种事儿搁谁头上都得气。
理想汽车新出的MEGA,上市那天,网络上就炸了锅,造型刚一亮出来,评论区直接被“棺材车”三个字刷屏,设计团队据说都快哭了,老板李想那脸色,视频里都能看出绷不住,行业里本来互相抄底气都没了,这回连黑子都不用出手,网友自己玩起梗来了。
想当年,造车圈里谁不是带着信仰下场,拼命追着新技术,拼着命砸钱,车友们跟着一波又一波团购,觉得自己买的不是车,是希望,现在倒好,付费套餐越出越多,服务一刀一刀切,普通人还没坐热座椅,就被割了两层皮。
理想汽车这波风波,不止造型被骂,连车主也成了靶子,网络上各种段子、恶搞图,都是奔着“冤大头”去的,车主群里怨声载道,刚买新车没几天,亲戚朋友都拿“棺材”开玩笑,开着车上路都觉得后面有人指指点点,气得有人直接把车标贴上胶带,生怕被认出来。
设计师内部也炸了,造型团队憋了大半年,想着这次能整出点新意思,结果一夜之间全成了笑柄,群里私下吐槽,觉得这年头做车没底线,不如直接抄日本小面包,起码没人骂造型,老板还得安慰说别太当回事,市场会说话,可谁心里都明白,这事儿要翻篇没那么快。
新车刚上市就这样,行业里都看乐了,友商背后偷着乐,营销号连夜拼段子,一会儿说理想抄袭,一会儿又说要出“灵堂限定版”,还有人把车P到殡仪馆门口,评论里人都疯了,调侃比正经评论还多,几天时间,销量数据也被扒出来看,首批订单不如预期,内部会议临时加开,讨论要不要换个新壳子,设计团队压力大得吃不下饭。
行业老炮儿也摇头,早些年大家造车图个梦想,上路一趟都觉得自己是开拓者,现在倒好,谁能多割几茬韭菜,谁就是赢家,理想这次被骂惨了,其他品牌也没敢幸灾乐祸,心里都清楚,今天你是笑话,明天轮到我。
有些老理想车主心里不服,觉得“我们那会儿买车,车标一亮大家都竖大拇指”,这几年换新车的,越换越憋屈,光升级服务就得多掏好几千,售后还越来越难约,政策边上蹦哒,头顶《价格法修正草案》刚说管控乱定价,车企这边照割不误,谁也不怕头上那点“规范”帽子。
车友群里吵成一锅粥,有人建议赶紧拆标换壳,有人说“再贵也得开”,还有人直接拍视频自嘲“开棺材车的男人不怕鬼”,一时间各种段子层出不穷,反倒让理想的流量一路飙升,车评人看热闹不嫌事大,直言“这波公关比广告还猛”,有人偷偷笑,有人真急红了眼。
政策口子越收越紧,喊了几年的“规范定价”上头终于有动作,行业却早摸出门道,明面上一套,暗地里一套,套餐服务、会员费、升级包,花样一茬接一茬,普通人买车跟逛超市一样,走两步就被导购拉住推销,谁不小心就多掏一份钱,售后还得排长队,修车师傅都说“现在啥都是钱”。
理想这波造型风波,背后藏着行当里的无奈,设计师不是没想创新,老板不是不想讨好市场,可一边要省成本,一边要冲销量,谁都知道上头盯着“价格法”,可日子还得过,车还得卖,最后倒霉的还是消费者,买新车像拆盲盒,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被群嘲的是谁。
老一辈还记得,头几年买车,交完钱能换来一堆服务,保养、检测、洗车都包了,现在全是“加钱选项”,售后电话打不通,前台小妹爱答不理,朋友圈里一问,十个人有八个都说“别买新款,坑多”,再好的品牌也扛不住舆论一波又一波冲击,理想设计师都快想转行卖保险了。
理想MEGA这事一出,网上“黑名单”越来越长,哪家车企没被骂过,谁能笑到还是看谁能玩得起公关,设计师们私底下互相打气,“下回咱整点别致的,反正市场就这德行”,有的说干脆出个限量纪念版,贴个福字图个喜气,反正只要能卖,啥都能干得出来。
普通人想躲坑,还是得多留个心眼,买车别光看造型,网上的段子看看就行,真要掏钱,还是问清楚服务内容、保修条款,别被花哨噱头唬住,能砍价就砍,能拖就拖,最好带个懂行的朋友,别等交完钱才后悔,毕竟这年头,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临街烧烤摊上,几个老哥边撸串边骂娘,“买车跟买彩票一样,碰上坑谁都得认”,夜风吹过,油烟升腾,理想MEGA停在路边,远远看去,灯光下轮廓还挺唬人,街头巷尾的议论声,一夜未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