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活下去最重要”,李斌在媒体沟通会上反复强调这句话。
2025年8月,一场席卷全系车型的降价风暴,让这家曾对标BBA的高端品牌彻底撕下“不降价”标签。
01 价格地震:电池与新车同步“跳水”
8月19日,蔚来突然宣布100kWh长续航电池包买断价直降2万元,从12.8万元降至10.8万元,降幅达15.6%。搭载该电池的全系车型同步调价,例如ET5/ET5T整车起售价降至22.8万,ES6降至26.8万。
更具杀伤力的是电池升级政策:永久升级费用从5.8万元砍至3.8万元,门槛降低34%。仅隔两天,全新ES8以41.68万元起预售价亮相,较老款直降11.12万元,BaaS方案更探至30.88万起步。
这一套组合拳,将蔚来“高端不降价”的承诺彻底击碎。
02 生存逻辑:千亿亏损逼出“断腕”决策
为何食言?数据道出真相:
财务重压:蔚来累计亏损突破1000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亏68.91亿元,同比扩大30%;
销量困局:7月主品牌仅交付1.27万辆,同期理想L系列月均超2.5万辆,问界M系列上半年狂销15万辆;
市场倒逼:新能源渗透率超50%,价格战常态化,乐道L90以26.58万定价上市后,主品牌高价策略已无生存空间。
“如果继续保持高价,很难参与市场竞争”,李斌的坦承背后,是高端电动市场从蓝海沦为红海的残酷现实。
03 用户阵痛:17万账面亏损与2万“捆绑补偿”
降价引发老车主强烈反弹。一位2024年底购车的ES8车主称:“8个月账面亏损17万,这种贬值速度燃油车时代不敢想”。蔚来虽推出补偿方案——向1月1日至8月18日提车的用户发放2万元焕新礼金券,但限制条件苛刻:仅限增换购蔚来新车使用,且5年内有效。
“刚亏17万,再花几十万换车根本不现实”,有车主直言补偿是“捆绑消费”。尽管部分理性用户表示“理解企业生存优先”,但品牌信任裂痕已然显现。
04 战略转向:成本减法与定价阳谋
降价背后,蔚来正重构底层逻辑:
成本控制:新款ES8依托NT3.0平台、自研芯片和供应链优化,成本较老款“大幅下降”,李斌明确表示当前定价“仍有毛利”;
品牌分层:蔚来主品牌坚守40万以上市场,乐道覆盖30万级,萤火虫瞄准20万以下,避免内耗;
精准打击:长续航电池降价直击理想增程车的“续航焦虑”软肋,以价换量抢夺家庭用户。
市场反应迅速:全新ES8单小时订单量超上月乐道L90,印证价格策略的短期有效性。
05 长期挑战:品牌溢价与信任重建
蔚来的豪赌仍存隐忧:
高端定位稀释:频繁降价可能削弱品牌溢价能力,陷入“越降越卖不动”的恶性循环;
政策风险:2025年国家密集出台反“内卷竞争”政策,蔚来逆势降价面临合规性质疑;
用户信任修复:当“用户企业”标签让位于“活下去优先”,情感连接的崩塌需长期弥补。
结语:活下去,才有资格谈未来
李斌预言“今年四季度有望盈利”,而降价只是生存之战的第一步。对消费者而言,蔚来的妥协带来更亲民的高端体验;对行业而言,这场自我革命揭示了一个真理:在新能源淘汰赛中,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进化的生存者。
当情怀让位于现实,你看好蔚来的转身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