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大家都不换车了

说真的,绵发现个事,身边念叨着要换车的人不少,但真正动手的没几个

前两年政策刚出以旧换新补贴的时候,楼下的4S店天天挤满人,销售朋友圈里全是“今日成交X台”的喜报,可这才过了大半年,再路过那家店,门口的展车都落了层薄灰,销售也没以前那么热情了。

不是说补贴力度变小了,反而今年对报废国四燃油车换新能源的补贴还涨到2万了,地方上像北京、上海还额外加钱,从下来能省3万多,可为啥大家还是不动心呢?

原来,大家都不换车了-有驾

绵先跟大家唠唠身边的例子吧,举个栗子,我有个发小叫强子,去年就天天跟我念叨,说家里那台2017年的老福克斯开着没劲,想换成比亚迪的宋PLUS DM-i。

他算得可清楚了,旧车能抵3万,加上国家补贴2万,自己再掏10万就能拿下。结果到现在,他那台福克斯还停在小区楼下,问他怎么没换,他挠挠头说:“去年觉得补贴划算,可今年一看工资条,每个月房贷、孩子学费压得慌,换车之后每月多出来的车贷,心里没底。再说了,老福克斯除了油耗高点,也没坏过,凑活着开吧。”

原来,大家都不换车了-有驾

不光是强子,绵小区里的张叔也是,他开着一台2015年的大众帕萨特,车龄都快10年了,去年居委会统计以旧换新意向的时候,他第一个报名,说“想换台电动的,省点油钱”。

结果今年再问他,他说“算了,电动的冬天续航太坑,我们老家在东北,过年回去开高速,充电得排队,还是燃油车靠谱。再说了,这帕萨特开着挺稳,去年刚做了大保养,再开两年没问题”。

原来,大家都不换车了-有驾

可能有人会说,不对,不是说2025年以旧换新累计补贴申请都破1000万份了吗?怎么还说大家不换车呢?

这里面的门道,绵得跟大家掰扯掰扯。据商务部的数据,2025年光前五个月,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申请就有322.5万份,加上2024年的,累计确实过了1000万。

但这里面有多少是“真的需要换”,多少是“被补贴催着换”的?

原来,大家都不换车了-有驾

绵查了下中汽数据的报告,发现2025年一季度的以旧换新里,有近三成的用户,旧车车龄还不到6年,按理说这个年限的车,只要保养得当,还能开好几年。

就像绵公司的同事小李,他2020年买的本田思域,才开了5年,去年看到补贴政策,就把思域卖了换了台特斯拉Model 3,说“补贴能抵2万,相当于省了一年的油钱”。

可今年他跟我吐槽,说“其实思域挺好开的,换了特斯拉之后,每个月充电是省了,但保险贵了不少,而且车位还得装充电桩,算下来也没省多少,有点后悔了”。

这种“非必要置换”的情况,其实占了不少,也就是说,这些人本来没打算换车,是补贴推着他们换了,等补贴一停,这部分需求就没了。

原来,大家都不换车了-有驾

再说说换车的“档次”,以前大家换车,都是“越换越好”,从10万的国产车换到20万的合资车,再从20万的合资车换到30万的豪华品牌。

现在不一样了,大家换车更倾向“够用就行”。据2025年的《置换用户趋势洞察》报告,10-20万元价位的置换占比超过40%,而30万元以上的占比不足15%,这跟2022年比差了不少。

原来,大家都不换车了-有驾

绵表哥就是个例子,他2018年买了台15万的大众速腾,2021年换车的时候,直接上了30万的奥迪A4L。那时候他说“开豪华品牌有面子,生意上也方便”。

可今年他又想换车,本来想换奥迪Q5L,结果最后买了台18万的比亚迪唐DM-i,我问他为啥降档次了,他说“现在生意不好做,能省则省,比亚迪这台车空间大,还能充电,平时家用足够了,没必要再花大价钱买豪华品牌了”。

还有绵的堂姐,以前开的是25万的宝马1系,换车的时候居然买了台12万的五菱缤果,说“市区代步而已,小一点好停车,省下的钱给孩子报兴趣班不香吗”。

原来,大家都不换车了-有驾

除了换车档次下来了,新能源车的“油换电”风潮也没以前猛了,甚至还有点“电换油”的苗头。

以前大家换车,都想着从燃油车换成新能源车,觉得时髦还省钱,可现在不少人反过来了。

绵有个朋友叫小林,2022年买了台纯电动的蔚来ES6,天天跟我吹电动车多好多好,结果今年他把ES6卖了,换了台丰田汉兰达混动,问他为啥,他说“冬天续航太坑了,我家在河北,冬天零下十几度,续航直接打五折,跑高速还得排队充电,有次差点误了高铁。混动就不一样了,加油充电都能跑,没续航焦虑,还比纯油省钱”。

原来,大家都不换车了-有驾

这种情况不是个例,据中汽数据的统计,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置换意向比去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而混动和燃油车的置换意向涨了5个百分点。

为啥会这样?绵觉得,除了续航焦虑,残值率也是个大问题。有个做二手车的朋友跟我说,现在新能源车开3年,残值率大概只有40%,而燃油车能到55%以上。

比如一台20万的新能源车,开3年只能卖8万,而20万的燃油车能卖11万,这中间差的3万,对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小数目。所以不少人换车的时候,宁愿选混动,也不敢再选纯电动了。

还有个现象特别明显,就是大家换车的时候,对品牌没那么执着了,以前是“一生只爱一个品牌”,现在是“谁优惠大、配置高就选谁”。

据懂车帝的调研,现在单一品牌的置换忠诚度已经跌破10%,也就是说,超过九成的人换车会换品牌。

绵表哥以前是大众的忠实粉丝,从速腾换到奥迪,都是大众集团的车,可今年换车的时候,居然选了比亚迪,他说“以前觉得合资车靠谱,现在国产新能源车的配置实在太高了,比亚迪的DM-i技术省油,还送充电桩,保养也便宜,比奥迪划算多了”。

那到底为啥大家都不换车了或者说换车谨慎了?

除了上面说的政策刺激的短期效应、换车档次下降、新能源车吸引力减弱、品牌忠诚度降低,还有个更核心的原因,就是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绵跟身边的人聊的时候,不少人都说“现在钱不好赚,不敢乱花钱”。比如强子,他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去年公司业绩不好,年终奖少了一半,他说“以前觉得换车是小事,现在每个月看着房贷、孩子的学费,心里发慌,能不花的钱就不花”。

还有个原因,就是现在的汽车质量比以前好多了,以前车开5年就到处响,现在开8年还跟新的一样。

绵邻居的丰田卡罗拉开了10年,除了换过轮胎和刹车片,没出过任何大问题,他说“再开两年再说,现在换车不划算,等车真的开不动了再换”。

以前大家换车,是因为车坏了、不好开了,现在车耐用了,没必要频繁换车了。

可能有人会问政策补贴没用吗?

也不能说没用,短期确实拉动了不少消费,比如2024年全国乘用车以旧换新市场总量达1154万辆,比2023年多了400多万辆。

但这种拉动更像是“止痛药”,疼的时候管用,停了之后可能更疼。比如车企为了冲销量,降价、让利,利润变薄了,反而没钱搞研发。

绵查了下几家车企的财报,2025年一季度,不少车企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0%-20%,就是因为为了抢以旧换新的客户,让利太多了。

不过绵觉得,这种“大家都不换车了”的情况,也不全是坏事。

一方面,说明消费者更理性了,不再盲目追求换好车、换新车,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情况来做决定,这是消费成熟的表现。

另一方面,也倒逼车企做出更实用、更性价比高的产品。以前车企靠品牌溢价就能卖车,现在不行了,得在技术、配置、价格上做文章,比如国产车企在混动技术、智能驾驶上的进步,就是被市场逼出来的。

说真的,绵觉得,未来车市的关键词不再是“换不换车”,而是“怎么换车”。

消费者会更看重实用性、性价比和可靠性,车企则需要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服务体验上多下功夫。

比如在技术上,继续优化混动和纯电技术,解决续航焦虑和残值率问题;在成本上,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价格,让更多人买得起好车;在服务上,完善充电和保养网络,提升用户体验。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和虚构情节,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