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双面出击,家用舒适年轻潮玩,一台车全搞定!

最近这几年,只要一聊起买车,尤其是新能源车,大家的话题里总绕不开一个名字——华为。

这不,汽车圈里最近又因为华为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主角就是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品牌,他们放出了一款叫“全新问界M7”的新车图片,说是下个月就要正式发布了。

问界M7双面出击,家用舒适年轻潮玩,一台车全搞定!-有驾

很多人看到这就有点纳闷了,问界M7不是去年就已经上市了吗?

怎么一年不到,又来个“全新”的?

这到底是老瓶装新酒,换个壳子再卖一次,还是真的有什么脱胎换骨的大变化?

这里面的门道,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

要想弄明白这台新车,咱们得先回头看看去年的老款问界M7。

那款车刚出来的时候,顶着华为这个金字招牌,关注度确实非常高,销量也一度很不错。

但是,时间一长,市场上的声音就变得复杂起来。

不少真正懂车的人都看出来了,老款M7虽然用上了华为的鸿蒙智能座舱和电驱系统,但它的“底子”,也就是车身平台,其实是源自赛力斯之前的一款燃油车。

说得通俗点,就像是一个人穿上了一身顶级的智能穿戴设备,但身体本身不是为了这些设备专门设计的,总感觉有点不那么协调。

所以,尽管有华为的技术加持,但它在空间布局、车身结构等方面,跟那些从零开始全新研发的新能源车比起来,还是显得有些先天不足。

对于追求极致的华为来说,这种情况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华为负责汽车业务的余承东,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对产品的高要求。

所以,这一次的“全新问界M7”,绝不是小打小闹的改款。

根据他本人的说法,为了打造这台新车,华为和赛力斯前前后后投入了整整五个亿的资金。

五个亿是什么概念?

这笔钱在汽车行业里,都足够从头到尾研发一款全新的车型了。

那么,这五个亿都花在哪儿了呢?

问界M7双面出击,家用舒适年轻潮玩,一台车全搞定!-有驾

答案是:一场彻底的、由内而外的改造。

他们不仅仅是改了外观和内饰,更是把车身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和优化,为此还新开了全套的生产模具。

底盘也经过了新一轮的调校,甚至很多我们普通消费者看不见的内部零件都进行了升级。

所以说,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换脸”,而是接近于“换骨”了。

搞清楚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这台新M7是带着华为洗刷过去质疑、证明自己实力的决心来的。

明白了这台车的来历,我们再来看它这次想干什么。

官方发布的图片里,有两种风格特别引人注目。

一种是典雅大方的白色车身,在光线下显得车体非常宽大、稳重,长度超过五米的车身配上这种颜色,那种沉稳的气场一下子就出来了,一看就是冲着那些既要满足家庭出行,又需要兼顾一些商务场合的成熟消费者去的。

而另一种,则是酷炫的“黑武士”风格,全黑的车漆和装饰件,让整台车看起来瞬间紧凑了不少,运动感和凌厉感十足,仿佛随时准备出发,这种风格显然是在向追求个性和驾驶乐趣的年轻群体招手。

这就是问界M7这次最核心的策略:试图用一款车,满足两种截然不同的市场需求。

它不再像传统车企那样,给一款车一个固定的标签,而是通过不同的版本和风格,告诉所有人:无论你是需要拉着一家老小去郊游的“超级奶爸”,还是喜欢潮流、追求动感的都市青年,我这里都有适合你的选择。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它这次主推一个非常关键的版本——大五座版。

要知道,之前的老款M7是六座布局,虽然听起来座位多,但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第三排座椅的使用频率并不高,而且坐起来也不算宽敞,反而严重挤占了后备箱的空间,放倒座椅后的地台也不是纯平的,实用性打了折扣。

而这次的大五座版,直接取消了第三排,把空间完完整整地还给了后备箱和后排乘客。

据说后备箱的纵深超过一米一,放倒后排座椅后,能形成一个巨大而平整的空间,别说放几个大行李箱,就是铺上垫子睡个觉都绰绰有余。

这种变化,对于那些看重实用性和空间感的家庭用户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

同时,砍掉两个座位也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外界普遍预测,新款M7的起售价可能会下探到25万元区间,这个价格无疑会让很多原本预算有限的年轻人,也能够得着这款华为深度赋能的智能汽车。

如果说外观和空间布局上的“一车两面”只是吸引你进店的“敲门砖”,那么藏在车壳子底下的智能化科技,才是华为真正想要展示的“杀手锏”,也是它敢于直接叫板理想、蔚来等一众强敌的底气所在。

问界M7双面出击,家用舒适年轻潮玩,一台车全搞定!-有驾

我们先说智能驾驶,新款M7将会搭载华为最新的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这套系统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正在逐步摆脱对高精度地图的依赖。

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现在很多品牌的智能驾驶,就像一个需要极其精确导航地图的机器人,只有在那些已经被精确测绘过的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它才能游刃有余。

一旦到了没有高精地图覆盖的普通城市道路、乡间小路,或者遇到临时修路、改道,它就可能立马“罢工”,需要驾驶员立刻接管。

而华为的ADS 2.0,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老司机。

它主要依靠车顶的激光雷达和遍布全身的摄像头、传感器来实时感知和理解周围的环境,自己“看懂”路况,自己做出判断。

这意味着,即使在没有高精地图覆盖的区域,它也能实现大部分的智能领航驾驶功能。

根据之前搭载这套系统的问界M5智驾版的实际测试数据,它在城区的平均人工接管里程已经超过了100公里,这在日常通勤中,确实能大大减轻驾驶员的疲劳。

再说智能座舱,这更是华为的传统优势项目。

鸿蒙座舱的流畅顺滑和丰富的应用生态,已经是业内公认的顶级水平。

在新款M7上,系统很可能会升级到最新的HarmonyOS 4,体验会更上一层楼。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拿着华为手机,戴着华为手表,上车的一瞬间,手机上正在导航的路线自动就同步到了车机大屏幕上;你可以在车上通过语音助手,提前打开家里的空调和热水器;甚至你的孩子在后排用平板看动画片,声音可以直接通过车内音响播放。

这种手机、车机、智能家居之间无缝流转、协同工作的全场景体验,是其他车企,特别是传统汽车品牌在短时间内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它卖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台交通工具,而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可移动的超级智能终端。

所以,综合来看,全新问界M7的这次登场,目标非常明确,它就是要用脱胎换骨的产品力,去挑战当前市场上最热门的对手,尤其是同样主打家庭用户的理想L7。

这是一场针锋相对的较量:理想汽车把“家”的概念玩到了极致,用“冰箱、彩电、大沙发”营造出无与伦比的舒适感;而问界M7则举起了“科技”的大旗,试图用最顶尖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体验,来定义下一代汽车。

它用五个亿的巨额投入、更实用的五座空间布局、行业领先的智能化水平以及一个可能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向所有消费者发出一个信号:你想要的舒适和空间,我能给你;而我能给你的未来科技体验,别人可能给不了。

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产品竞争,更像是一场关于未来汽车该往哪个方向发展的路线之争。

这场由中国科技企业主导的智能汽车变革,正变得越来越精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