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最近车圈热闹得像菜市场,丰田、本田、比亚迪抢着喊话,日系SUV想低调都难。 结果,楼兰,这只“沉睡的老虎”,突然给我来了个王者归来。 朋友圈、群聊都在刷:新楼兰会不会翻身,能不能卷死汉兰达? 有一说一,看到实车图那一刻,我还真愣了两秒,这玩意儿,居然变帅了?
先说说外观这块。 新楼兰彻底撕掉了“中年专车”的标签,从前脸到车尾,每一处都透着年轻化的野心。 分体式大灯搭配倒梯形中网,视觉宽度直接拉满,夜里点亮贯穿式灯带,那股新能源味儿扑面而来。 侧面溜背造型和悬浮车顶,让整车重心下压,一改老款敦实憨厚的形象。 尾部的贯穿式尾灯内置128颗LED,点亮后科技感爆棚,“Murano”大字母标识更是嚣张得不行。 但问题来了,这种激进设计能打动多少传统SUV用户? 还是说,它只想吸引那些厌倦了保守风格的年轻人?
老款楼兰因为圆润造型被戏称为“中年油腻男”,2021年停产后几乎被人遗忘。 新一代车型长4.9米、轴距2.83米,尺寸虽略小于汉兰达,但设计语言完全转向轿跑风格。 有网友实测,新车的风阻系数降至0.29Cd,比老款优化了12%,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它看起来更灵动。 不过,也有声音质疑:这种设计会不会牺牲内部空间? 毕竟,溜背造型通常意味着后排头部空间妥协。
走进车内,双12.3英寸联屏和电子按键换挡瞬间把老款“10年前MPV既视感”的内饰扔进了历史。 日产这次舍得下本,中控台用软包材质覆盖,缝线细节处理到位,木纹饰板点缀得恰到好处。 方向盘是平底设计,握感扎实,按键布局清晰,高配车型甚至标配通风按摩座椅。 Bose音响和全景天窗也没缺席,但最让我意外的是空调保留了实体按键,开车时盲操作不用摸来摸去,这细节赢得不少好评。
空间方面,新楼兰坚持“大五座”定位,后排腿部空间实测785mm,比汉兰达的800mm稍逊一筹。 后排放倒后能形成纯平空间,但轴距比上代短了26mm,搬家拉大件时可能不如七座车型灵活。 零重力座椅升级到3.0版本,Nappa真皮包裹加上8向电动腰托,长途驾驶确实能缓解疲劳。 可消费者会买账吗? 现在家庭用户更倾向七座车,楼兰的纯五座布局会不会成为短板?
动力系统是这次升级的重头戏。 老款3.5L V6发动机已成回忆,新楼兰换上2.0T VC-Turbo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244马力,峰值扭矩380牛·米,匹配采埃孚9AT变速箱。 官方数据显示,百公里加速仅需6.9秒,比汉兰达2.4T版本的7.8秒快出近1秒。 低扭响应明显改善,市区超车不再拖沓,WLTC工况油耗7.6L,比老款V6的10L以上油耗进步显著。 但老车主们可能怀念V6的平顺感,涡轮增压的突兀感能接受吗?
这套动力总成在英菲尼迪QX60上已有验证,可变压缩比技术能在8:1到14:1之间调整,兼顾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实测中,城市路段油耗约10.23L/100km,高速巡航能压到7L以下。 四驱版本搭载了智能扭矩分配系统,公路表现稳定,轻度越野也能应付,但真要挑战非铺装路面,还是不如专业越野车。 消费者现在更关注混动和电动,楼兰坚持纯油路线,会不会被贴上“落后”标签?
智能科技方面,新楼兰搭载ProPilot 2.0辅助驾驶系统,支持全速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 实际体验中,系统对车道线识别灵敏,高速跟车时能减少驾驶负担。 语音控制系统响应速度比老款提升明显,支持OTA升级,但界面设计仍偏保守,缺乏新势力车型的炫酷动画。 安全配置上,全系标配10气囊,高配车型增加全景影像和疲劳检测,这倒是比汉兰达低配仅6气囊厚道。
对比市场主流,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能识别红绿灯,理想的NOA功能可实现自动变道,楼兰的ProPilot显然处于“够用但不出彩”的梯队。 有用户反馈,系统在弯道较大时偶尔会退出辅助,需要人工接管。 合资品牌在智能化上普遍慢半拍,楼兰这次跟上了节奏,但能靠这点抢市场吗?
价格和定位成了楼兰的生死局。 业内预测起步价在24万左右,直接对标汉兰达的25万起售价。 汉兰达主打七座空间和混动经济性,楼兰则强调五座舒适性和高配置,比如全系标配BOSE音响和方向盘加热。 但当前SUV市场,国产新能源车型如比亚迪唐DM-i,起步价不到20万,却标配L2级驾驶辅助和插电混动系统。 楼兰若定价过高,很可能被“性价比屠夫”们围剿。
老款楼兰在2021年停产后,年销量仅3702辆,主要原因就是定价虚高。 新一代车型配置提升明显,但消费者是否愿意为纯油车买单? 2024年国内SUV销量榜显示,前十里新能源车占六席,混动汉兰达月销仍能破万,楼兰要想翻身,终端优惠恐怕得放大招。 有经销商透露,如果实际售价能压到22万以内,或许能吸引部分追求驾驶质感的用户。
市场竞争愈发残酷,丰田RAV4混动终端价已跌破18万,本田CR-V插混版本补贴后不到20万。 楼兰的2.0T动力虽强,但油耗数据在混动对手面前并不亮眼。 有网友调侃:“现在加油站排队时,混动车车主都在笑油车车主肉疼。 ”楼兰的“燃油骑士”形象,是情怀还是固执?
消费者反馈也开始分化。 喜欢驾驶乐趣的人夸它动力响应快,9AT换挡顺滑;家庭用户却抱怨五座布局不够用,油耗偏高。 社交媒体上,有人晒出楼兰和汉兰达的对比图,争议焦点集中在“七座刚需”和“五座舒适”的选择上。 一位潜在买家留言:“楼兰配置高,但汉兰达能塞下全家老小,我该选谁? ”
经销商层面,部分门店已开始预热,但试驾车到位率不高。 有销售坦言:“现在客户进门先问有没有混动,楼兰纯油的身份得靠优惠打动人心。 ”东风日产2025年的销量目标中,楼兰被寄予厚望,但能否达成,还得看最终定价策略。 横向对比,大众途观L Pro起步价23万,标配大屏和L2辅助,楼兰的竞争优势在哪?
产品力上,楼兰的用料和配置确实诚意十足,但市场环境已变。 2024年国内汽车销量中,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0%,燃油车份额持续萎缩。 有行业报告指出,合资品牌中型SUV市场整体下滑,楼兰的回归更像是一场逆流而上的豪赌。 消费者会为它的设计和新动力买单吗? 还是说,大多数人早已转向新能源阵营?
试驾体验中,新楼兰的底盘调校偏舒适,滤震效果优秀,高速过弯时支撑性足够。 转向手感轻盈,城市驾驶轻松,但运动模式下略显虚位。 NVH控制出色,风噪和胎噪抑制得比老款好很多。 Bose音响的音质纯净,低音饱满,但这些亮点能否掩盖其燃油车的先天劣势?
社交媒体上,关于楼兰的讨论热度不低。 有车评人实测百公里加速6.9秒,评论区却有人追问:“这油耗,一年油钱够买一部手机了吧? ”也有老车主感慨:“V6的声浪没了,但2.0T推背感真爽。 ”这种分裂的反应,折射出楼兰面临的矛盾:它想取悦所有人,却可能两头不讨好。
终端市场反应尚待观察,但已有迹象显示,价格战可能不可避免。 汉兰达目前终端优惠1万左右,楼兰若想抢份额,或许得学学国产车的“降价增配”策略。 有业内人士分析,楼兰的成本控制不如丰田,降价空间有限,这让它处境尴尬。 消费者会为它的“诚意”掏腰包吗? 还是说,大多数人只会等优惠?
竞争车型的数据对比更显残酷。 比亚迪唐DM-i综合油耗1.2L/100km,理想L7纯电续航210公里,楼兰的7.6L油耗在数据表上显得格格不入。 有网友算过一笔账:按年行驶2万公里算,楼兰油费比混动汉兰达多花近5000元。 这笔账,精打细算的家庭用户会不会算?
设计上的争议也不少。 年轻人夸它时尚,中年用户却觉得过于激进。 有潜在买家直言:“这车停在小区,邻居可能以为我换了新品牌。 ”楼兰的品牌认知度本就不高,全新设计能否提升辨识度? 还是会让老用户更陌生?
动力系统的可靠性也引发讨论。 VC-Turbo发动机在QX60上有过投诉案例,涉及涡轮迟滞和机油消耗问题。 楼兰的9AT变速箱来自采埃孚,平顺性优于老CVT,但长期耐用性尚未验证。 消费者在选车时,会不会因为这些不确定性转向更成熟的竞品?
智能驾驶的实用性同样存疑。 ProPilot系统在拥堵路况表现稳定,但复杂场景下仍需人工干预。 对比新势力车型的自动泊车和远程召唤,楼兰的功能显得基础。 有试驾者反馈:“它够用,但不够聪明。 ”在智能化成为卖点的今天,楼兰的保守会不会成为硬伤?
市场定位的模糊性更让人担忧。 楼兰想靠颜值和动力吸引年轻人,但五座布局和燃油身份更契合传统用户。 有行业分析师指出:“它卡在过渡期,既不够新潮,又不够实用。 ”这种定位摇摆,可能导致它错失核心用户群。
消费者决策过程愈发理性。 现在买车,很多人会对比保值率、养护成本和政策优惠。 楼兰的保值率历来不如汉兰达,且纯油车在部分城市受限行影响。 有购车者坦言:“我喜欢楼兰的设计,但一想到未来换车难出手,还是选了混动。 ”
经销商的销售策略也开始分化。 有的主推楼兰的配置优势,有的则暗示“等优惠更划算”。 这种不确定性,可能让潜在买家持币观望。 楼兰的上市首月销量,将成为检验其成败的关键指标。
社交媒体上的投票显示,约四成用户认为楼兰定价偏高,三成认可其产品力,其余持观望态度。 这种分化反应,说明楼兰并未形成共识性卖点。 有评论犀利指出:“它像精心打扮的过气明星,努力但难掩尴尬。 ”
实际使用场景中,楼兰的优劣势更加明显。 城市通勤时,动力响应快、座椅舒适度高;但长途出行时,油耗和空间问题凸显。 有家庭用户试驾后抱怨:“孩子的东西塞满后备箱,五座确实不够用。 ”这种真实反馈,可能影响口碑传播。
行业趋势也不利于楼兰。 2025年,更多品牌推出插混和增程车型,纯油车的生存空间被挤压。 有数据显示,中型SUV细分市场,新能源车型份额已超50%。 楼兰在这样的环境下突围,难度可想而知。
竞争品牌的反应值得关注。 丰田已计划为汉兰达升级智驾系统,本田CR-V插混版降价促销。 楼兰若不能快速建立差异化,可能陷入价格战泥潭。 有经销商透露:“现在卖车,不比配置比优惠。 ”楼兰的高配置,能否抵消价格劣势?
用户口碑的积累需要时间。 老款楼兰因油耗高和设计老旧被诟病,新一代车型试图洗刷污名,但消费者记忆难以快速扭转。 有车评人指出:“楼兰需要一场营销革命,否则好产品也可能被埋没。 ”
最终,市场会给出答案。 但眼下,楼兰的回归更像一场赌局,赌还有人愿意为纯油车的驾驶质感买单。 你觉得呢? 面对汉兰达的实用和新能源的潮流,楼兰的“经典再造”能打动你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