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厂里聊起新车,都说奇瑞要大动作了,尤其是瑞虎9新的那一版。你知道吗?我稍微查了点资料,估算这波新车的动静可能比想象中大。
就我观察,流出照片的那几张,我都感觉像是提前走漏嘴。我曾经跟几个销售聊过,他们还在说哎,像新款的车,配置肯定不一般。其实我心里明白,代理渠道里这些消息,有时候就是信息的放大镜。
图片里的瑞虎9,新造型直接让我想起了就像运动中带点豪华的感觉。一个细节差点让我忽略:那大嘴式格栅,估计是用的新材质,反光特别亮,天然带点霸气。而且我还看出它的灯组确实犀利——跟前两年中规中矩的造型不一样。有人会问,这是不是虚张声势铺排?我觉得不无可能,毕竟动感设计今年都成了各家必走的套路。
再说说动力。听说搭载的是跟瑞虎8L一样的2.0T发动机,最大180千瓦,毫无疑问,动态表现会比前几代要更溜。这不是瞎猜,一部分心算得出的结论:这个发动机的百公里零售成本我慢慢估,也就1.2元,油耗也是估算在每百公里9升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从成本角度对比,这种动力总成并不贵。如果用它来跟一些中高端SUV比,其体感就得看底盘调校了。
讲到这个,我还犹豫了一下:奇瑞的研发团队究竟是怎么搞出这个动感线条的?这到底是真设计工艺的结晶,还是拼了命的造型策略?我猜他们在车身钢材的选料上,可能用了比一般厂商更聪明的调配,就是想平衡重量和成本。对了,忽然想到,可能他们在供应链上也做了些调整,用的材料更轻、更耐用。这就像打篮球,你用的球,材质不同,投进去的感觉就差很多。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了几张那设计稿,发现车门上有细微的线条处理,好像在呼应车身的运动感。而且我还记得,有一景是侧面高速飘过一条估算的车流,好像标注着目标时速180+。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奇瑞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上会不会用到最新技术?盯着那些画面,我还能猜测它可能装载的ADAS模块,看上去比现款智驾更细腻。这点我相信,毕竟谁都不喜欢买个智能车还跟着萎靡不振的系统,尤其是在现在这个自动化狂潮里。
有个修理工跟我说,现在的车,复杂度跟电脑差不多,我觉得可能过头了,但大致意思是车里的电子标准变得越来越高。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标准的2.0T发动机,实际维护成本其实还好,只要供应链稳定,百公里维护可能比你想象的便宜。毕竟,发动机的核心件一年用不到两次修,真正的花费在变速箱或电子控制那一块。
我还在想,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普通用户会在意车型的加速感吗?还是说大部分人在乎的是油耗和价格?毕竟我身边的朋友,绝大多数都没追求赛车级别的性能,只要日常用得顺手,操控舒服,心里就认为这车帥。
突然想到一个奇怪的点:也许奇瑞在车联网方面投入得不少,新的智驾系统可能已经达到能跟自己说话的水准。你试想,未来我们买车会变成和车队聊大天?但我没细想过,这会不会反而变成被动等待的麻烦?毕竟信息越多,掉链子越容易。
现阶段我对瑞虎9可能的价格空间还是半信半疑。有人说可能会比现款贵点,但我觉得如果配置上硬,价格能拉回到中端区间——比如说18万到22万左右(这估算还偏乐观一点,毕竟市场越火,价格弹性越大)。
说到这,你有没有搞不懂的地方?哪项配置其实对日常用车影响最大?或者说——你会不会觉得,动力越大,反而带不来那些真正的踏实感?我其实也在琢磨:在这场科技升级里,消费者到底把智能当回事儿还是觉得麻烦多余?
我想,下一次去展厅,除了看那些闪亮的车身细节外,我会更关心的,是那些看不见的科技幕后:比如模拟体验里的真正乐趣,或是新技术带来的实际便利…(这段先按下不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