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4年2月到2025年8月:在比亚迪的547天里,我攒下这些话想说
2024年2月28号早上,我攥着工牌站在比亚迪园区门口,保安大哥看了眼我的入职单,笑着说“新来的吧?往前直走左拐找HR”。那时候我怎么也没想到,547天后,我会攥着离职交接表站在同一个位置,看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工位隔板上——和我刚来那天一模一样。
办离职那天,工位上的绿萝还是我刚搬来时买的,现在已经爬满了整个隔板边缘。桌角的马克杯还留着半圈咖啡渍,是我上周加班时喝剩的。行政大姐递过来离职证明,抬头看见我发红的眼眶,突然说:“上个月你还帮小王修好了打印机,他现在还念叨你手巧呢。”
其实刚入职那会儿,我差点打退堂鼓。作为刚毕业一年的新人,被分到新能源电池研发部门,看着满屏的专业术语和密密麻麻的实验数据,我连夜翻了三本《电化学原理》,结果第二天开会还是听得云里雾里。带我的张工看出我的慌张,午休时拉着我去了公司食堂,点了份我最爱的酸辣粉:“别急,我刚来的时候把电解液配比表抄了二十遍,现在不也成主管了?”
后来跟着团队做BMS电池管理系统测试,为了验证低温环境下的续航表现,我们大冬天蹲在实验室,把电池包从零下20度的冷库里一箱箱往外搬。有天凌晨两点,仪器突然报错,张工揉着太阳穴说“再试最后一次”,结果这次数据异常反而让我们发现了散热模块的设计漏洞。后来项目成功落地,庆功宴上他拍着我肩膀说:“小同志,以后能独当一面了。”
最舍不得的是茶水间的烟火气。每天早上七点半,保洁阿姨会准时摆好新烤的包子;下午三点,总有同事从家里带自己煮的银耳羹;就连前台小妹都知道我爱喝冰美式,每次看到我进来都会喊“您的续命水到了”。上个月我发烧请假,第二天来上班,抽屉里塞着感冒药和手写的“多喝热水”,署名是“匿名关心小组”——后来才知道,全组二十多个人轮流写的。
交接工作的这两周,我把整理了三年的技术文档重新核对了一遍,给接手的同事标红了所有容易出错的节点。昨天最后一次开晨会,项目经理说:“虽然人走了,但这套测试流程你留下来的笔记,够我们用半年。”散会时,平时最严肃的财务大姐塞给我一盒润喉糖:“以后别总熬夜改方案,嗓子该疼了。”
现在坐在回家的地铁上,手机弹出部门群的消息:“@全体成员 小X今天正式离职,大家有问题随时找他。”突然想起刚入职时,我对着工位墙上的“技术为本,创新为源”标语想:这八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现在才明白,不是多高大上的技术突破,而是张工手把手教的调试技巧,是团队熬夜改方案时的热乎早饭,是每个人把自己的经验变成别人的“避坑指南”。
有人说离职是终点,可我觉得更像换个视角看从前。那些加班到十点的夜晚,那些为一个数据争论的面红耳赤,那些庆功宴上的碰杯声,原来都藏在工位的绿萝里,藏在马克杯的咖啡渍里,藏在每一次说“我帮你”的默契里。
要走了,最想对一起奋斗过的伙伴们说:谢谢你们让我明白,所谓“职场”不是冷冰冰的KPI,而是一群人带着热气把理想变成现实。也谢谢比亚迪,让我在这个夏天,攒下了比工资更珍贵的东西。
至于未来?我想先把这547天的故事写成笔记,等有机会再和你们聊聊——毕竟,能和一群有意思的人,为了同一件事拼命,这样的日子,过多久都不够。
经典语句:
“职场不是一个人的战场,而是一群人把热爱熬成细水长流的岁月。”
(注:本文根据作者真实职场经历撰写,部分细节经艺术加工,如有雷同,纯属缘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