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刚复活夸车,后脚就被集体禁言,不许说人话?

谁能想到,互联网的魔幻现实主义剧情更新得比短视频还快。前几天全网还在为某品牌电动车的“复活”欢呼,评论区清一色的“国货之光”“技术突破”,结果一夜间,夸车的帖子集体消失,讨论区只剩下官方通稿和机器人复读机式的“感谢支持”。这操作,像极了过年时亲戚夸你“又胖了”,你刚想反驳,对方立刻塞块糖堵住你的嘴——不许说人话?

前脚刚复活夸车,后脚就被集体禁言,不许说人话?-有驾

第一幕:夸车狂欢,流量盛宴 事情得从一场发布会说起。某车企憋了大半年的大招,号称“续航翻倍”“成本砍半”,直播间弹幕刷得飞起,连平时只转发养生帖的家族群都开始分享购车链接。技术博主们连夜拆解电池参数,结论就俩字:真香。社交媒体上,“#这价格还买啥汽油车#”的tag冲上热搜,用户实测视频里,车主们对着镜头比划:“充一次电能跑800公里,油车党脸疼不?”

但狂欢背后早有伏笔。有人发现,某些夸得太狠的帖子突然“被优化”,评论区冒出整齐划一的“已购,满意”。更诡异的是,但凡提到“自燃风险”“售后拖沓”的留言,秒删没商量。网友调侃:“这控评速度,比他们家充电桩功率还高。”

第二幕:禁言大戏,魔幻转折 转折来得比特斯拉刹车还突然。某大V发长文质疑电池数据虚标,附上第三方检测报告,转发瞬间破万。结果第二天,文章404,博主账号喜提“30天套餐”。紧接着,多个汽车论坛清理讨论帖,管理员公告写得冠冕堂皇:“避免不实信息传播。”可用户不买账:“实测视频也叫不实?难道非得说‘本车永不自燃’才算真实?”

前脚刚复活夸车,后脚就被集体禁言,不许说人话?-有驾

更绝的是,某平台直接修改了关键词规则。输入“XX车企+质疑”,系统自动跳转到官网;搜索“续航缩水”,推荐栏弹出《如何科学保养电池》的广告软文。网友崩溃:“现在夸车得先考个阅读理解——什么叫‘适当表达积极情绪’?”

第三幕:谁在害怕真话? 这事儿往浅了说是公关翻车,往深了看,简直是当代互联网的黑色幽默。车企怕差评能理解,但把用户当提线木偶就离谱了。毕竟,当年某品牌刹车失灵闹上央视,靠公开数据和召回才挽回口碑。如今某些企业倒好,问题没解决,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技术圈早就扒过皮:所谓“续航翻倍”,是实验室理想数据;宣传的“颠覆性充电技术”,同行三年前就用过。可普通消费者哪懂这些?他们只看得到全网刷屏的“YYDS”,和突然消失的“为什么我冬天掉电50%”。

尾声:闭嘴能赢多久? 回头看,这场闹剧最荒诞的不是控评,而是企业真以为捂住耳朵就能赢。燃油车时代,车主们聚在4S店门口拉横幅;新能源时代,车企直接拔了网线。但别忘了,去年某品牌自燃视频被删了三十多次,最后愣是被路人拍成连续剧送上热搜。

前脚刚复活夸车,后脚就被集体禁言,不许说人话?-有驾

所以问题来了:当“夸夸群”成了唯一安全区,那些真金白银买车的消费者,该去哪儿说句人话?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