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姆勒或退出,销量腰斩,新能源车崛起

暴跌60%!又一家德系合资车企或将退出中国,这听起来像是行业八卦,其实是一场时代剧变的侧影。

一、开场:高端梦碎,德企退出成定局?

如果说,十年前奔驰卡车在北京郊区下线时还自带主角光环,如今它已沦为合资车企的反面教材。戴姆勒卡车CEO卡琳·拉德斯特伦刚刚在德国媒体公开表示,未来可能从中国业绩不佳的合资公司“全身而退”。曾经风光无限的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成了烫手山芋。对此,圈内人的态度可以用一句话形容:寒冬里的最后一杯热可可也凉了。

二、主体:输在哪里?

你以为被市场抛弃的是奔驰品牌、高端形象?错,是落伍的战略和迷失的自信!2021年中国重卡销量创造百万顶峰,到2023年只剩下43万辆,市场腰斩。能源革命如摧枯拉朽,LNG(液化天然气)重卡崛起,而戴姆勒依然死守柴油高地。2023年全行业43万销量中,柴油车只剩25万。至于奔驰重卡本土化后的成绩……4000台跌到不到1700台,年降六成,亏损直飙27亿。

戴姆勒或退出,销量腰斩,新能源车崛起-有驾

定价稀里糊涂,渠道一地鸡毛。戴姆勒的Actros定到60-80万区间,但中国主流市场认打实用牌,性价比才是王道。这价格堆起来,就像用哈根达斯冰激凌当火锅底料,能怪别人不买账吗?更有趣的是,经销商拼命提货库存,结果每月卖不过三台。躺平的不是销售,是渠道本身。

三、再看全球化:德企的战略自省

戴姆勒的撤退不是孤例,而是“Stronger2030”全球瘦身行动的一环。亚洲撤军,欧美收缩,德国老家5000人开启裁员大潮,东欧承接产能,和丰田日野抱团取暖。戴姆勒CEO一脸苦瓜相:全球形势疯狂,几乎没有正常时期。

戴姆勒或退出,销量腰斩,新能源车崛起-有驾
戴姆勒或退出,销量腰斩,新能源车崛起-有驾

除了市场变迁,地缘政治又来补刀。福田被曝向俄罗斯出口卡车,触发美国制裁风险。如果必须做出选择,对戴姆勒来说,守北美市场比继续死扛中国重要得多。

戴姆勒或退出,销量腰斩,新能源车崛起-有驾
戴姆勒或退出,销量腰斩,新能源车崛起-有驾

更药性的现实还在财务表。BFDA工厂产能6万台,年销量才两千出头,利用率不足4%。闲置产能的大象脚踩着账本,戴姆勒只得计提近两亿美元的资产减值。一边“重大战略合作”,一边账面亏损收场,财务水池都要溢出来。

戴姆勒或退出,销量腰斩,新能源车崛起-有驾

四、本质分析:谁才是“全球化车企”?

这场闹剧的内里,是中国商用车企业的逆势崛起。曾经中国只能做流水线上拧螺丝的小工,如今比亚迪、蔚来刀片电池专利都成了全球“新显学”。2023年中国出口汽车一举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柴油曾是雪上加霜的高科技,如今新能源专利数中国品牌已碾压德系三倍。

戴姆勒或退出,销量腰斩,新能源车崛起-有驾

技术升级的速度是核心。外国车企按“五年一换代”,中国品牌一年一升级。你还在抱着高端柴油车端架子,市场早被新能源LNG挤得脑满肠肥。内卷速度空前,狼性打法把合资企业的品牌溢价撕得粉碎。奔驰本土生产,价格比进口贵,配置还比不过国产十万级。

合资模式也是旧瓶难装新酒。早年外方控股掌握技术溢价,国产做代工,如今智能、电动等新领域自主企业领先,外方反倒想撬中方的“专利墙”。遇上利益分配与文化冲突,谁也不愿再为对方抬轿子。股比放开后,合资的铁饭碗也就成了卖废铁的锅碗瓢盆。

五、结语:戴姆勒的尴尬与新规则来临

戴姆勒在中国的败走,不只是某一家企业的溃败,更是中外汽车产业权力格局倒转的缩影。德国高端,精益求精的光环,在新能源洪水猛兽冲击下变得苍白。今后谁能适应中国式创新节奏、全球化敏捷合作、技术快速反馈,谁才能处龙头,否则只能做台下的围观群众。

戴姆勒或退出,销量腰斩,新能源车崛起-有驾

中国企业正在反向输出——比亚迪、宁德时代在海外攻城略地,模式打法百花齐放。合资模式已从“你主导我服从”切换到“生态位互补”。谁能补全全球生态,谁才能笑到最后。戴姆勒的失利,不过是新旧交替的一道疤痕,只不过,这一次,执牛耳者站在了东方。

戴姆勒或退出,销量腰斩,新能源车崛起-有驾

六、设问结尾:你还相信德系车的“高端滤镜”吗?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狂飙突进”的年代,寄希望于旧式品牌保值率和工艺光环,无异于抱冰自暖。下一个被淘汰的,会是谁?或者,你还会为80万一台的合资重卡买单吗?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