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咱们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那叫一个火爆,走在路上,绿牌车是越来越多了。
在这股大潮里,插电混动和增程式汽车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很多车企的“销量密码”。
不少厂家一开始专心做纯电动车,结果卖得不温不火,后来一推出能加油又能充电的混动车型,销量立马就上去了。
这背后的道理其实也简单,对于大多数准备买车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心里头总有个疙瘩,那就是“续航焦虑”。
特别是每逢过年过节,新闻里总会报道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排长队的新闻,看得人心里直发毛。
所以,很多人就觉得,买一个既能用电又能用油的车,应该是最稳妥、最没有风险的选择了。
从理论上分析,这种想法确实很有道理。
插电混动和增程式汽车,听起来就像是汽车界的“完美情人”。
在城市里上下班,路程不远,就用纯电模式开,一公里电费才几分钱,比坐公交还便宜,而且车里安安静静的,提速又快,驾驶感觉特别好。
真要是遇上长途出行,或者临时有急事来不及充电,那就直接用油,跟开传统燃油车一样,完全不用担心车会撂在半路上。
这么一看,它既解决了燃油车油费高的问题,又规避了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再加上现在的新能源车在配置、智能化和性能方面,普遍比同价位的油车要强上一大截。
这么一合计,买这种车,怎么看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至少在掏钱之前,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坚信的。
然而,一个让人有点意外的现象出现了。
很多当初满心欢喜提了插电混动或者增程车的车主,开了一段时间之后,却开始感到后悔。
而且,抱有这种想法的车主数量还不少,根据一些网络上的调查和车友圈的反馈来看,说一大半都觉得“买亏了”可能都还算保守的。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个理论上如此完美的产品,到了现实生活中怎么就变了味?
说白了,就是很多人在买车时做的理性分析,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日常使用中的感性体验。
咱们来还原一下很多车主的真实经历。
新车刚提到手,心情肯定是激动的。
很多人第一件事就是开去加油站,把油箱加得满满的,心里想着这下可踏实了,我的“后备能源”准备充足了。
然后回到家,把充电桩安好,准备迎接美好的“油电双全”新生活。
可是,在充了几次电,体验了几回纯电行驶的舒爽之后,事情开始起变化了。
他们发现,自己好像对烧油这件事越来越提不起兴趣了。
很多车主很快就在心里形成了一个坚定的想法:只要不是万不得已,绝对不能让发动机启动!
原因非常直接,就是在纯电模式下,这些插混和增程车开起来的感觉,和一台高品质的纯电动车没什么两样。
车内非常安静,动力输出平顺又直接,轻轻一点电门车就窜出去了,没有燃油车那种发动机的噪音和换挡的顿挫感。
每天的通勤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可一旦电池电量不足,发动机被强制启动的那一瞬间,美好的体验就戛然而止了。
有些车型的发动机介入时动静比较大,那噪音和振动,感觉就像是把一台老旧的机器硬塞进了原本静谧的车厢里,高级感瞬间荡然无存。
更关键的是,很多插混车在亏电状态下行驶,油耗其实相当高,百公里油耗超过十升都是常事。
再看看现在居高不下的油价,跟充电花的那点钱一对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于是,一个尴尬的局面就形成了:绝大多数车主,在日常使用中,都把自己的插混车当成了一台“短续航纯电车”来开。
他们宁愿每天都充电,也要尽可能地避免发动机启动。
可问题就出在这里,既然你把它当纯电车开,那它最大的短板就暴露无遗了,那就是纯电续航里程实在太短了。
现在市面上主流的插混和增程车型,官方标称的纯电续航里程大多也就一百多公里,有些甚至还是两位数。
这个数字在实际使用中还要打个不小的折扣,夏天开空调、冬天开暖气,续航能有个七八成就不错了。
这就导致充电变得异常频繁,对于一些每天通勤距离稍长的用户来说,可能需要一天一充,甚至一天两充。
频繁充电也就算了,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些车的充电速度还特别慢。
绝大部分插混车型为了控制成本和车身结构,只配备了慢充功能,就算有快充口,充电功率也低得可怜。
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折磨人的场景:在公共充电站,你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位,插上充电枪,一个小时过去了,续航里程可能就增加了几十公里。
而旁边车位的纯电动车,人家可能就充了十几二十分钟,增加的续航里程比你这一百多公里的总续航还多。
这种对比带来的心理落差,实在是太大了。
没有固定家庭充电桩的车主就更痛苦了,每次充电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等待,原本为了节省时间、告别焦虑买的车,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更频繁、更耗时的“充电焦虑”里。
而且,开了一段时间后,很多车主会发现一个扎心的事实:自己当初担心的长途出行,一年到头也遇不上几次,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城市里活动。
就算偶尔跑一次高速,也会发现沿途服务区的充电设施远比想象中要完善和空闲。
而近一两年,纯电动车在充电技术上的进步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800V高压平台几乎成了新车的标配,充电速度快得惊人。
像比亚迪等一些头部企业,甚至推出了“兆瓦级”的闪充技术,理论上充电几分钟就能跑几百公里,那个充电功率是普通插混车的几十倍。
看着那些新出的纯电动车在充电站里“喝口茶的功夫就满血复活”,再看看自己为了那一百来公里续航而苦苦等待的座驾,很多插混车主心里都会涌上一股强烈的悔意:早知道现在充电这么方便,纯电车续航也越来越实,我当初为什么要多花钱买一个平时根本不想用、还增加了车重和油耗的发动机呢?
但最有意思的是,这个故事还在不断地循环。
当这些后悔的插混车主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出来,劝告那些还在观望的准车主时,往往收效甚微。
还没买车的人,脑子里想的还是那些极端情况下的“万一”,他们不相信开插混车反而会有新的焦虑,也不相信现在的纯电车跑长途已经不再是难题。
于是,他们带着和前辈们当初一样的“完美设想”买下了插混车,然后,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又会成为下一批在网上发帖抱怨、感到后悔的新车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