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纯电动汽车,很多人心里头总有那么几个挥之不去的疙瘩,最主要的就是“续航焦虑”和“充电难”。
大家普遍觉得,这电动车也就是在城市里上下班代步还行,一出了市区,尤其是想跑个长途,去趟新疆、西藏这样地广人稀的地方,那简直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续航里程到底实不实?
路上充电桩好不好找?
在恶劣天气和复杂路况下,这身子骨单薄的电动车顶不顶得住?
这些疑问,就像一道无形的墙,把电动车的使用场景牢牢地限制在了繁华的都市圈里。
然而,最近一场备受关注的长途穿越挑战,似乎正在用事实来回应这些长久以来的质疑。
领克品牌旗下全新的纯电车型Z10,就进行了一场从东部沿海的杭州,一路向西,直抵新疆腹地的极限测试,甚至还特意闯入了被称为“生命禁区”的无人地带。
这究竟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品牌宣传,还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实力的一次真实展现?
它真的能打破人们对电动车的固有印象,为我们的出行方式带来新的可能性吗?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场挑战中最核心,也是最考验车辆功底的部分:能源续航与补给。
长途自驾,最怕的就是车子在半路“趴窝”,尤其是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无人区。
这次领克Z10的路线中,就包含了一段从敦煌到哈密的四百多公里路程,这片广袤的戈壁滩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区,全程没有手机信号,没有任何商业设施,自然也就找不到一个充电桩。
更严峻的考验来自当时的环境,地表温度一度飙升至五十摄氏度,在这样的酷热下,车内的空调必须持续强力制冷,否则人和设备都无法正常工作。
空调是电动车的耗电大户,全程开启无疑会让本就紧张的续航雪上加霜。
在这样极限的条件下,这辆四驱版本的领克Z10,凭借其标称的702公里满电续航,硬是坚持了五个多小时,最终安然无恙地抵达了目的地。
这不仅仅是跑完了,更是在高负荷、高消耗的状态下跑完的,这背后所展现的续航能力和电控管理水平,无疑是实打实的硬核实力。
这份底气来源于其背后的技术平台——SEA浩瀚纯电架构。
这并非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吉利集团投入超过两百亿人民币,集结两千多名工程师,耗时五年精心打造的成果。
巨额的投入换来的是世界级的技术水准,它赋予了Z10强大的性能基础,比如高达810牛·米的峰值扭矩和仅需3.5秒的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这让它在拥有长续航的同时,也具备了比肩性能跑车的动力表现。
解决了能跑多远的问题,紧接着就是补给速度的问题。
毕竟,谁也不想把宝贵的旅途时间浪费在漫长的充电等待中。
领克Z10采用了当前行业领先的800V高压平台技术。
用一个通俗的比喻,如果说普通充电像用家里的水龙头接水,那800V快充就相当于直接动用了消防栓,充电速度实现了质的飞跃。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在理想条件下,充电15分钟就可以补充573公里的续航里程。
这意味着,在高速服务区停下来上个洗手间、买杯咖啡的功夫,车辆的电量就基本恢复到可以安心出发的状态,这种体验已经非常接近传统燃油车的加油效率。
同时,领克还通过手机应用整合了全国绝大多数主流运营商的充电桩网络,并提供积分兑换免费充电等服务,再配合其遍布全国的售后服务网点,共同构建起一个让车主“找得到桩、充得快、用得省心”的能源生态体系,从根本上缓解了长途出行的补能焦虑。
当然,一次成功的长途穿越,光有强大的“心脏”和“肺活量”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一副强健的“筋骨”和聪明的“大脑”来应对各种复杂的路况。
新疆哈密的大海道地区,就是一块检验车辆综合性能的天然试金石。
这里没有平坦的柏油路,只有连绵不绝的碎石戈壁和沙土路面,路况之恶劣,对车辆的底盘悬挂系统是极为严苛的考验。
普通家用轿车行驶在这种路面上,要么会被颠得七零八落,驾乘体验极差,要么就得把车速降到很低,小心翼翼地蠕行,生怕磕碰到脆弱的底盘。
领克Z1O在这里展现出了其在底盘技术上的深厚功力。
它采用了通常在高端运动车型上才能见到的前双叉臂加后集成式多连杆的悬架结构,这种结构能更好地抑制车身侧倾,让车轮时刻保持与地面的最佳接触,为优秀的操控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还装备了双腔空气悬架与CCD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的组合。
这套系统听起来很专业,但它的作用却非常直观。
它就像给汽车安装了一套能够独立思考和实时调节的“腿脚”,当车辆行驶在颠簸路面时,它能迅速将悬架调软,最大程度地吸收和过滤掉路面的冲击,保证车内的舒适性;而当需要在高速上稳定过弯或变道时,它又能在毫秒之间将悬架调硬,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让驾驶者信心十足。
这套系统还能主动调节底盘的离地间隙,在烂路上可以升高以提升通过性,在高速上则可以降低以减少空气阻力,真正做到了“能文能武”。
此外,5.7米的最小转弯半径和34.31米的百公里制动距离,这些关键数据也表明,这台尺寸不小的轿车在操控灵活性和安全性上都达到了非常优秀的水平。
对于动辄上千公里的长途奔袭,再有经验的驾驶者也会感到疲劳。
此时,车辆的智能化辅助驾驶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领克Z10搭载的高速NOA领航辅助系统,在进入高速公路后,就如同有了一位技术娴熟的“副驾驶”。
它能够依据导航路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实现自动跟车、车道保持、智能调速,甚至还能主动判断时机,完成自动变道超车。
特别是一些人性化的细节设计,比如在超越大型货车时,系统会自动控制车辆向车道另一侧稍作偏移,以留出更宽裕的安全空间,这种贴心的设计极大地减轻了驾驶员在长途驾驶中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疲劳。
纵观领克Z10这次从东部沿海到西北边陲的万里长征,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车辆性能展示范畴。
它更像是一次宣言,一次对整个汽车消费市场的有力宣告。
它用无可辩驳的实际表现证明了,依托于强大的自主研发技术、扎实的系统工程整合以及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深刻洞察,我们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已经具备了全天候、全场景的适应能力。
那堵曾经限制电动车活动半径的无形之墙,正在被这样的技术突破和实践勇气一点点推倒。
这预示着,一个纯电动车不仅能胜任日常通勤,更能成为我们探索远方、拥抱广阔天地的可靠伙伴的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