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帝测试复刻,华为系表现相反,谁在说谎?

当官方测试与民间实测结果截然相反,华为ADS在懂车帝考场“翻车”却在真实路况“封神”,这究竟是测试方法的漏洞? 还是技术路线的分野?

7月25日,懂车帝联合央视发布了一场涵盖36款车型的智能驾驶测试结果。 在高速“消失的前车”场景中,华为系车型问界M9跟车距离被设定为75米,而特斯拉Model S则获得120米跟车距离的测试条件。 更引发争议的是,测试视频显示:当问界M9系统规划向左变道避险时,驾驶员强行掰回方向盘,导致车辆触发本车道AEB急刹,最终被判定“追尾失败”。 这种人为干预直接改变了系统原定策略。

懂车帝测试复刻,华为系表现相反,谁在说谎?-有驾
懂车帝测试复刻,华为系表现相反,谁在说谎?-有驾

同一时间,博主@电车小飞、@浩哥Howell等人决定在真实高速路上复现该场景。 夜间环境、时速120km/h、左侧车道车辆持续压迫变道空间,这些严苛条件下,搭载华为ADS 4.0的享界S9却展示了教科书级的避险能力。 面对模拟障碍车,系统在0.2秒内激活了五重应对机制:当左侧车辆留出30厘米空隙时,ADS瞬间加速完成变道;当左侧完全封锁但应急车道空闲时,系统果断切入应急道通行;若左侧车辆减速留出空间,车辆会边减速边平移,保留安全车距;遭遇左侧加速压迫时,主动减速让行后再变道;甚至在人工强行干预方向盘后,仍能触发AEB兜底制动。

懂车帝测试复刻,华为系表现相反,谁在说谎?-有驾
懂车帝测试复刻,华为系表现相反,谁在说谎?-有驾

这种反差的核心在于测试逻辑的本质差异。 懂车帝采用封闭场地固定变量模式,要求车辆“禁止变道”,仅考核本车道刹停能力。 而华为ADS 4.0的底层架构恰恰强调“动态博弈”,其GOD 3.0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将前方障碍识别为运动目标而非静止物体,决策层DriveMind大模型基于华为盘古AI微调,能在200毫秒内生成包括变道、借道、减速让行等多维策略。 这种类人化思维与考场“交规式”标准产生直接冲突。

懂车帝测试复刻,华为系表现相反,谁在说谎?-有驾
懂车帝测试复刻,华为系表现相反,谁在说谎?-有驾

技术细节进一步揭示了矛盾根源。 华为ADS 4.0搭载的三颗192线激光雷达可穿透雨雾探测300米外障碍,4D毫米波雷达能识别低至10厘米的倒地锥桶。 当夜间测试中摄像头视野受限时,多传感器融合系统立即切换为主导感知源。 相比之下,懂车帝测试使用标准反光假车模型,在激光雷达点云中呈现为异常规整的静态目标,反而触发系统“误判防撞机制”,这解释了为何真实复杂环境中表现更优的系统,在简化考场中意外“失手”。

懂车帝测试复刻,华为系表现相反,谁在说谎?-有驾
懂车帝测试复刻,华为系表现相反,谁在说谎?-有驾

行业对测试标准的质疑早有端倪。 2023年懂车帝冬测中,问界M7被曝测试前长时间开启空调、车内装载240公斤沙袋,导致续航达成率仅31.6%,远低于官方数据61.5%。 而在本次智驾测试中,特斯拉Model S获得120米跟车距离,问界M9却被压缩至75米,差异化的参数设置直接影响结果公正性。

懂车帝测试复刻,华为系表现相反,谁在说谎?-有驾
懂车帝测试复刻,华为系表现相反,谁在说谎?-有驾

车评人陈震的实地体验提供了新视角。 他在北京晚高峰实测华为ADS 3.0时,系统在国贸桥27次加塞中实现零被动刹车,重庆黄桷湾立交连续分岔路口选择正确率达100%。 这种“老司机”般的预判能力与懂车帝测试中的生硬表现形成割裂。 正如他在社交媒体所言:“封闭测试是体检报告,真实路况才是健康跟踪,二者本不该对立。 ”

更深刻的冲突在于技术路线分野。 特斯拉FSD在懂车帝测试中表现优异,但其纯视觉方案在美国NHTSA事故报告中显示:低光照条件下识别错误率高达34%。 而华为的多传感器融合路线在央视盲测中创造了110km/h夜间逆光刹停纪录,却也因过度依赖激光雷达被诟病“硬件堆料”。

当争论持续发酵,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声明划清了技术边界:“所有智能驾驶系统均为L2级辅助功能,驾驶人需承担最终责任。 ”这条警示出现在懂车帝测试视频的免责声明中,却被淹没在舆论漩涡里。

消费者实际选择正悄然给出答案。 华为ADS高阶功能包月费598元,用户续费率89%,超过苹果iCloud的85%。 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的背后,是深圳车主遭遇暴雨淹道后,系统次日即推送“积水路径规划”更新的进化能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