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兰达砍掉第三排 大五座时代来了

成都车展那天,我正拿着一碗冰粉慢悠悠地走,听到有人在旁边喊:“汉兰达砍掉第三排了!”

差点没把勺子甩出去。

不是概念,不是传闻,是新款直接只留五座,一周预售八千单里有九成冲着“大五座”去的。

这数据像给七座党当头一棒——那几张小板凳,终于被判了“吃灰死刑”。

想起朋友群里的一个奶爸,当时语音里笑得跟中了大奖似的:“再也不用被第三排绑架。”

他家老款七座,那两张椅子平时就是婴儿推车零件收纳区,要用的时候还得年检前拆下来再装回去,每次折腾完满身汗。

他说,这功能一年顶多用两三次,还额外拖油耗和保险费,就跟花大价钱买个跑步机挂衣服一样荒唐。

汉兰达砍掉第三排 大五座时代来了-有驾

其实这种趋势早就冒芽。

我去年看途昂的时候,销售悄声问我是不是考虑“大五座”,说最近很多人这么选:孩子长大不肯坐后面的小板凳;老人嫌上下车麻烦甚至干脆不来;家庭人口从热闹的一大家子缩到平均2.62人。

反倒是露营装备市场飙到800亿——年轻人宁可带帐篷、咖啡壶,也懒得拉全家出游,这变化比车型更新快太多。

在新汉兰达现场,我让工作人员把第二排推到底。

一米八的大哥翘着腿还能剩两拳空隙,那种松弛感,比飞机商务舱还宽敞。

汉兰达砍掉第三排 大五座时代来了-有驾

尾箱塞四只28寸行李箱还有半臂深余量,你立刻明白为什么大众会熬夜改图纸搞加长版五座,本田急忙推出Pilot的大五座套包。

有厂商已经琢磨模块化第三排,让用户自己决定要不要安装,像挑定制柜一样。

不过看订单比例,大多数人的选择已经很清楚。

有人怀疑丰田这是省成本,可你看看现在混动版本热效率做到43%,续航轻松破1100公里,从上海杀去莫干山玩个周末回来都不用找充电桩,人们更关心的是路上舒服还是能多装点东西,而不是硬撑几个小时挤在“小黑屋”里的仪式感。

同场亮相的新车机支持华为HiCar和苹果CarPlay,就像对用户递话:“无论你是果粉还是花粉,都欢迎。”

汉兰达砍掉第三排 大五座时代来了-有驾

朋友圈的现身说法才是真实教材。

有网友拍视频测680L尾箱,把气炉、折叠桌、天幕往里面怼,还有空躺下当床车;另一个奶爸炫耀航空级第二排独立扶手,“娃一路没哭没闹,还帮我开导航”;数据控算账:“一年不到5次使用,为啥要按七座标准交保险?”

这些碎片故事,比广告文案更能打动人,因为它们都是生活原味,没有滤镜。

这事让我想到十年前MPV火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过载满亲戚一起自驾游的幻想,但现实是三姑六婆各有安排,小孩放假补课不停,高速口集合永远缺人。

当年的明星代言总爱拍“一家齐整”的画面,比如刘德华替奥德赛宣传,现在如果重拍,大概率变成情侣或朋友扎营煮咖啡,看起来孤单却自在。

这不仅是产品迭代,也是社会关系结构换了底色。

当然,有越野玩家觉得取消第三排限制了灵活性,他们习惯随时拉队友或设备,说大容量后备箱并不能完全取代两个乘客位。

这争论挺有意思,它揭穿了一件事:不同场景之间没有共识。

不管厂家怎么调研,总会有人觉得自己被忽略。

所以未来可能真会出现“双形态”方案,让消费者像拼乐高积木一样组装SUV配置。

但以目前订单来看,多数人的票已投出去了。

我怀疑这波潮流不会止步于汉兰达,它可能改写整个中大型SUV市场。

如果更多厂商推真正意义上的“大五座”,那些靠七/八作为卖点吸引家庭用户的车型必然重新定位,要么增加豪华配置,要么强化驾驶性能,否则竞争力容易被蚕食。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一次基于真实使用频率的升级,不再被营销噱头牵鼻子走,就像网友调侃,“过去买七座怕别人说你小气,现在买五座怕别人占你位置”。

所以,如果非要贴标签,我愿叫它一次归位——产品回到了主流需求的位置,不再迎合逐渐消失的小众剧本。

在这个过程中,它顺便教育了一批消费者:买车不是为了演虚构的人生片段,而是服务每天具体而琐碎的小幸福。

下一届车展,我们聊的话题也许跳过“五”和“七”的争论,到底是谁家的二排按摩椅最舒服,才值得掰扯半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