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实拍体验:双色车身风阻低至0.218,6座布局亮点多
前几天跟老李在小区门口碰头,他一边喝着豆浆一边念叨,说理想家又出新纯电了,还不是那种大块头MPV,这回是SUV。说的就是刚刚露面的理想i8。我还记得去年他换MEGA的时候全家折腾半个月才选好颜色,这次i8直接上了双色外观,估计又要纠结。
这车外形和MEGA确实有点像,不过线条更利落,前机盖上那两道筋线,有点肌肉感。星环灯晚上看着挺有科技味儿。销售说这次全系标配ATL激光雷达,不光能自动刹车还能自己打方向避障,说起来比我之前开的老Q5强太多。不过邻居王师傅私下里嘀咕:“雷达再牛,下雨天还是别太信它。”也是句大实话。
颜色选项不少,有白、银、黑,还有两个特别冷光漆,我倒觉得那个小象灰现场看着挺低调。最吸引人的还是第一次搞的双色搭配,远远一瞅就不一样,据说后期维修补漆得专门预约指定店面,否则色差明显。这事群里已经有人吐槽过了。
侧面设计干净利索,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装饰,一体式隐藏门把手和21寸米其林e:PRIMACY²轮胎,看起来运动气息足够,但我总担心这种大轮毂以后换胎贵得很——修理厂阿伟去年给客户换同款型号,一个轮子花了一千六,还没算工时费。他还顺嘴提到隐私玻璃贴膜容易起泡,要注意施工细节。
尺寸方面长宽高分别5085/1960/1740mm,轴距3050mm,比一般中大型SUV都要阔绰些。我量过后备厢门槛离地724毫米,小个子搬重物可能吃力,好在可以调高或降低四五厘米。电动尾门带防夹功能,上次亲戚家的熊孩子手伸进去试,被“吓”哭了——其实没啥危险,就是反应灵敏而已。
尾部贯穿式灯带视觉拉宽效果明显,加个扰流板显得层次分明。有意思的是官方宣称风阻系数做到0.2186,比不少轿跑都低一点。据老司机张叔讲,这种数据虽好听,但实际城市路况影响有限,高速巡航才体现出来优势。他还提醒新手别被参数迷惑,多看看实际油耗(电耗)表现才靠谱。
内饰部分基本延续自家风格,中控副驾双联屏操作顺滑,“理想同学”3D语音助手升级之后连快递查询、演出票务都能查。但也有人抱怨系统偶尔卡顿,我亲测切歌速度比上一代快了一丢丢但导航启动略慢半拍。另外三种内饰配色各有千秋,那橙黄色据说易脏难打理,不过年轻人喜欢亮眼嘛,也无可厚非。
方向盘四辐造型,多功能按键区域用亮黑装饰,有交互屏显示行驶信息。这玩意儿用习惯了倒方便,新司机初上手会找不到回正标志;无线充、电动调节、加热通风按摩这些配置齐活,只是杯架空间略紧凑,大瓶矿泉水塞不下去,这是朋友小吴试驾完后的第一印象,他向来关注这些生活细节……
座椅布局2+2+2,全平地板让第三排也能坐成年人,而且第二排右侧零重力座椅加热通风按摩都有,用料厚道。师傅们聊起这个零重力结构,说其实核心是靠背角度与腿托联动,并不是悬浮感那么玄乎。但舒适性确实提升不少,小桌板做工扎实,不晃悠,两侧独立空调出风口夏天尤其受欢迎。不过第三排进出对胖子来说还是考验柔韧性——二排门槛426毫米、高840毫米开口,不算特别友好,但比很多竞品强些许吧?
娱乐配置方面双后排娱乐屏(具体尺寸厂家死活不肯提前透露),还有冷暖箱、小桌板这些常规豪华装备,一应俱全。有意思的是智能空调扫风模式,可以自动识别人在哪吹哪儿,在微信群里引发过争论:有人嫌麻烦关掉不用,也有人觉得冬天分区送暖很贴心,各取所需罢了。
驾驶辅助硬件全部自带激光雷达,根据不同版本搭载AD Pro或AD Max系统。据销售介绍Pro版芯片来自地平线J6M,可高速NOA;Max则英伟达Thor-U芯片,全场景NOA兼容未来升级VLA模型……不过真要体验下来,高速领航稳定性不错,就是城区识别复杂路况偶尔迟疑。今年春季北京五环外曾出现误判并线的小插曲,被群友录视频传疯过一次,好在无事故发生,只是虚惊一场吧!
动力部分主打双电机四驱,总功率400kW, 前150kW 后250kW ,极速180km/h。不少老司机关心碳化硅驱动首次应用于量产车型,到底耐久如何?售后工程师建议定期检查散热系统,因为碳化硅温升特性和传统方案不同。此外空气悬架支持高度可变,对付南方乡村坑洼土路方便极啦,但坏处是一旦漏气检修费用高企,小地方未必及时修得到原厂件,这是老赵去年遇到的真实情况,他最后等配件等了一周多……
续航方面,两套三元锂电池规格90.1度与97.8度,对应CLTC标准670公里和720公里左右。当然理论归理论,北京夏天空调用狠一点实际下来少个几十公里很正常。不过官方宣传5C超充桩10分钟回血500公里,这数字看着唬人,我们几个朋友专程去体验站蹲守,其间最快一次13分钟冲进470公里,其余时候受限于站点负载浮动较大。所以真赶时间最好错峰早晚去充,不然可能等桩更久一些哟~
最后扯一句行业八卦,现在市面六座纯电SUV价格跨度巨大,从十几万到七十万都有覆盖,而35-40万这个价位段以前是真空,如今填补进来之后,会不会刺激其它品牌跟进降价?隔壁卖新能源的小马哥悄悄透露,他们内部正在研究相似定位的新项目,看样子竞争越来越卷喽!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相关信源包括销售现场答疑、微信群讨论及技师日常分享,如文中所述均为真实碎片化记录,仅供参考使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