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修车铺边上的街道,霓虹真诚得让人怀疑空气里是不是多了点氡气。远处静静亮着尾灯的,是一台五羊本田NWK150测试车。被店主裹在油渍和烟味里的,是几位头扎头正围观它亮起的仪表盘——雷达预警符号闪烁,像荡秋千一样惶惶不可终日。有人感叹:“150平踏居然配雷达,当年买车想都不敢想。”
问题抛给你——如果你骑一台平踏去上班,有人告诉你后面有个“后眼”能提前提醒你小电驴蹭过来,你觉得是媚俗跟风,还是科技进步的好事?当然,这得假设你不会反手把这功能关掉,然后放心把头盔挂在手把上玩命往前拧油。
NWK150是什么?这玩意本质上是个“配置屠夫”——从动力、刹车到安全电子、玩具属性,本田把在PCX、CB400身上实验过的黑科技,像拼拼图一样塞进150CC的小平踏里。毫米波雷达、TCS、无钥匙启动,这些原本和摩托新手关系不大的玩意,现在成了新标配。你以为这只是单纯让厂家割你钱包的招数?不,现在正经大厂都认准“配置即安全”,割的是市场焦虑,顺带送你一份技术自信。
不得不说,毫米波雷达下放150级踏板,是市场供求博弈下的异类进化。中高端踏板先把电子玩具玩明白了,市场又怕年轻人抬不起头,只好让安全冗余向下延展。理论上这系统主要用来做短距离后方碰撞预警——简单来说,“告诉你后面有东西,不要突然左手抽烟右手拧油了。”技术原理非常本田:20米扫射、碰撞风险亮黄灯、实在不行再来段蜂鸣,跟带着“妈妈视角”的雷达辅助。你要觉得麻烦,大可以关掉提醒,反正真追上你,它也就闪个灯、响一声,不会帮你补药。
电子配置的另一面,是机械传统的坚持。EW15水冷引擎,它和本田PCX160算是一母同胞,只不过“缩缸”成了150CC,好让税务部门两眼一闭放你一马,一年能省出一顿烧烤(如果你不坚持点牛肉)。PGM-Fi电喷、最大11.4Kw功率、14.2Nm扭矩,对于通勤来说,能让路口起步不拖泥带水,高峰超大妈不迟疑,夜里巡航还能偷偷乐。靠着水冷系统,七月骑它堵在高架桥上也不会烫得你心烦气躁——堪称“给通勤党多买了几根毛细血管”式的冷却体验。经济账也算得清,2.5-2.8L百公里油耗,颠覆了“合资即油老虎”的固定思维,毕竟现在连油都涨得像喝了能量饮料。
颜值见仁见智,平踏的实用性却挑不出多少毛病。脚踏板平整到足够铺一张外卖菜单,后备箱装下半辆单车都不是梦,外加那种“不伤膝盖、便于少女侧坐、适合大叔提鱼”的结构。五羊本田这次很有良心——7英寸液晶仪表、LED流水大灯、细节缝隙收得齐齐整整,搭着当下最流行的哑光黑、珍珠白色,在傍晚路灯下隔着马路也能一眼认出来。不追时尚,也不拒绝新潮。
但本田从来不是慈善家。定价在1.8-2万区间的消息风一吹,吐槽声就来了。国产豪爵1.3万一台,铃木UY150T 1.5万拿下——这要不是“祖传信仰”,大多数人一样纠结:多花几千块,要的到底是本田标,还是那点摸不着的科技安全感?现实中,科技光环和品牌附加直接换算成价格。这其实不是本田的“黑科技收割”,而是产业链成本的正面教材——愿意花钱为“雷达+水冷”的配置买单,你可以说享受了时代进步,但大概率也为下一批普及埋了单。从某种意义看,NWK150更像实体社会的一场AB测试——割“对科技刚需”的韭菜,顺带教育剩下的观望者:未来平踏就长这样,你随时能跟上。
这里头有点职业乐趣。厂商高喊“安全标准全面提升”,但很多骑手买车第一件事就是——立刻把雷达蜂鸣关掉,TCS干脆拔掉保险(反正嫌烦)。黑色幽默在于,电子化堆到极致后,真正买单的人,有一半其实买的是“心理补偿”而非产品本身。再说得直白点:实际避免事故的,永远不是身后的毫米波,而是骑车人的腰眼和6分清醒。只是这样说了太多次,甚至我自己都觉得无趣,但这就是现实。
最后,NWK150到底值不值得买?事实很无聊:追求“通勤与玩乐两手抓”、担心安全、喜欢买最贵顶配的朋友,八成不会后悔。要是打算用来省钱,那老实骑小羊踏板,稳稳当当也无妨。等再过两年,100级平踏上国产雷达也快普及了,又会有人反过来忆苦思甜,“那年本田敢第一个上雷达,真有点味道”。
这个行业从来不缺创新,缺的是大家愿不愿意承认自己,其实只愿为“多一份心安”买单。而“安全感值不值这个价”,也许没有标准答案。你说,要是明天毫米波雷达也能察觉你心跳失控,会不会有更多车主愿意为这小小的“后眼”买单?这点,我倒挺期待。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