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春天,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一场激烈的 “增量大战”。截至 3 月底,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 390 万个,仅 1-3 月就新增 32.1 万个,同比暴增 75.3%,相当于平均每天有 3500 个新充电桩落地。这场城市间的 “充电基建竞赛”,不仅折射出各地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热度,更暗藏着未来交通电动化的格局密码。
一、上海断层式领先,长三角成 “充电高原”
在城市新增量排行榜上,上海以 13984 个的绝对优势断层第一,相当于每天新增约 155 个公共充电桩,成为全国唯一单季新增破万的城市。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 “野心” 一目了然:一方面,依托临港新片区、嘉定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本地车企(如上汽)产能爆发,1-3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达 48.8%,每卖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另一方面,为兑现 “2025 年建成超 10 万个公共充电桩” 的目标,上海正以 “超充站进商圈、换电站入港口” 的策略,打造 “5 公里充电圈”,连郊区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都在密集布局液冷超充站,跑长途的车主再也不用担心 “续航焦虑”。
紧随其后的成都(9059 个)、深圳(7632 个)、广州(7795 个)组成 “第二梯队”,清一色的一线 / 新一线城市。值得注意的是,成都作为西部唯一进入 TOP3 的城市,展现出强大的 “后发优势”:当地政府不仅对公共充电桩建设给予 30%-50% 的补贴,还在绕城高速周边规划了 100 个 “重卡换电走廊”,配合龙泉驿汽车城的产能释放,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45.6%,连出租车、渣土车都在加速电动化,街头 “绿牌车” 随处可见。
二、中西部城市逆袭:郑州、武汉增速亮眼,南昌成 “黑马”
榜单中,郑州(7378 个,增速 55.9%)、武汉(6843 个,增速 46%)、南昌(5936 个,增速 48.4%)等中西部城市表现亮眼,打破了 “充电桩建设只看东部” 的传统印象。以郑州为例,作为中欧班列枢纽和物流重镇,当地对重卡、渣土车的电动化改造力度空前,单是港区的矿山、钢厂就新增了 2000 多个换电桩,加上比亚迪郑州工厂的产能爬坡,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达 49.2%,即将突破 “半壁江山”。
南昌的 “逆袭” 更出人意料:作为三线城市,1-3 月新增充电桩 5936 个,增速 48.4%,远超南京、杭州等省会。这背后是江西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 “弯道超车” 策略 —— 依托赣州稀土资源优势,当地聚集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电池巨头,政府直接出台 “购车送充电桩” 政策,连县城的停车场都在加装快充设备,硬是从东部手中抢下了 “中部充电基建黑马” 的头衔。
三、“冰火两重天”:苏州负增长,乌鲁木齐增速垫底
有人狂飙,就有人掉队。曾经的 “充电强市” 苏州以 - 15.5% 的增速成为 TOP10 中唯一负增长城市,原因不难猜:作为制造业大市,苏州早期充电桩建设基数庞大(截至 3 月保有量 43265 个),加上 2024 年补贴退坡,运营商新增动力不足,转而将资源投向更缺桩的三四线城市。不过,苏州的 “减速” 只是暂时的,随着昆山、常熟等县级市的物流园区电动化改造启动,下半年有望反弹。
相比之下,乌鲁木齐的增速垫底(6.2%)更值得关注。作为西北重镇,当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 33.8%,远低于东部城市,充电桩建设面临 “两难”:一方面,地广人稀导致充电桩利用率低,运营商不愿投入;另一方面,政府财政压力大,补贴力度有限。不过,随着 “一带一路” 物流枢纽建设,乌鲁木齐正在规划 “口岸换电网络”,未来可能依托跨境运输需求实现突破。
四、数据背后的真相:政策砸钱、车企带货、场景驱动
为什么有的城市能 “狂飙”?三个关键因素缺一不可:
- 政策真金白银砸向基建
:上海对公共充电桩给予最高 1.5 万元 / 个的补贴,成都推出 “充换电设施专项行动计划”,南昌将充电桩纳入城市更新项目,直接从土地出让金中切块 funding。
- 车企产能倒逼基建配套
:深圳有比亚迪全球总部,广州有广汽埃安,当地车企每卖出一辆车,政府就要求配套建设 2 个充电桩,形成 “造车 - 卖车 - 建桩” 的闭环。
- 特定场景催生刚性需求
:武汉的港口、郑州的物流园、南昌的矿区,这些封闭场景对重卡换电、叉车充电的需求暴增,运营商算得过来账(单换电站日服务 500 次即可盈利),自然愿意抢滩。
五、对普通车主的启示:买车先看 “充电桩地图”
这场城市间的 “充电基建竞赛”,最终受益者是车主。如果你正在考虑买新能源车,不妨看看这份榜单:
- 首选 “超充友好型” 城市
:上海、深圳、广州的超充站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 1.2 个,支持 10 分钟充 200km,适合高频通勤和长途自驾;
- 警惕 “缺桩盲区”
:部分三四线城市虽然新增量不低,但充电桩多集中在市区,郊区和高速服务区仍有缺口,买车前最好用导航 APP 查一下周边 30 公里的充电覆盖;
- 关注 “换电重卡走廊”
:如果你经常跑矿山、港口,郑州、武汉、南昌的换电网络正在快速铺开,7 分钟换电比加油还快,选车时可以优先考虑换电车型。
结语:充电桩大战,是城市的 “未来投资”
2025 年的充电桩增量数据,不仅是一张排行榜,更是城市竞争力的 “新标尺”。那些在充电基建上 “砸钱、砸资源” 的城市,正在为未来 10 年的交通电动化、能源低碳化铺路。当上海的白领在商场地下车库享受超充服务,当成都的货车司机在绕城高速 5 分钟换电,当南昌的钢厂叉车实现 “零碳作业”,我们会发现:这场看似 “烧钱” 的竞赛,早已超越了充电桩本身 —— 它是城市对绿色未来的坚定下注,是产业升级的先手棋,更是千万车主迈向便捷出行的 “绿色钥匙”。
下一个爆发的城市会是谁?或许不是榜单上的 “老面孔”,而是某个抓住 “重卡换电”“光储充一体化” 新机遇的 “黑马”。毕竟,在新能源汽车这场马拉松里,暂时的领先不代表永远,持续的创新和精准的布局,才能笑到最后。
充换电投研 专注于城市新能源充电场站的投资、建设、并购、资产交易、和运营,及充电站内商业业态服务:储能站,光伏分布式电站、换电站、立体车库、无人洗车,无人零售、司机驿站等,咨询服务和落地合作方案。
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希望有机会合作为城市充电网络做出贡献!
往期文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