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价格雪崩! 十几万的奔驰、5万多的轩逸,合资车为何沦为降价重灾区?
这个10月,燃油车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崩塌。 据懂车帝最新发布的降价榜显示,榜单前70名车型降幅全部超过30%,其中豪华品牌和主流合资车成为“重灾区”,最高降幅直接腰斩捷豹XEL降价52%,奔驰A级和GLA价格砍半,连常年销冠日产轩逸的入门价也跌至5万区间。 这场席卷全行业的降价潮,背后是新能源车的强势挤压、国六排放标准切换的压力,以及合资品牌高溢价神话的破裂。
豪华品牌价格腰斩,合资车降维打击求生
降价榜前三名均被豪华品牌包揽:捷豹XEL以52%的降幅位居榜首,入门价降至17.48万元;奔驰A级和GLA售价直接腰斩,终端价跌至12万-14万元区间。 此前需要加价提车的路虎发现运动版,如今优惠16万元,奥迪Q6降幅也达34%。 豪华车的降价连锁反应迅速传导至主流市场。 别克威朗降价6万元后入门价仅6万出头,本田雅阁作为B级车,降价后直接闯入A级车价格区间,试图以“降维打击”争夺市场。
新能源冲击与库存压力,合资车被迫“断腕”
本轮降价的核心驱动力来自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挤压。 2025年1-7月,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突破58%,燃油车销量同比仅微增0.35%。 为清空库存,合资品牌不得不牺牲利润。 以日产轩逸为例,其“省心版”车型通过减配卤素大灯、取消倒车影像和中控屏等手段,将起售价拉低至7.58万元。 类似策略也出现在别克英朗上,其降价33%减配后防撞梁和胎压监测功能,引发消费者质疑。
降价背后的隐性代价:减配与品质争议
大幅降价并非毫无代价。 多款车型在降价的同时悄然简配:奔驰GLA砍掉部分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宝马5系将哈曼卡顿音响改为选装,大众途锐则取消了空气悬架。 ,经销商为维持利润,推出低配版车型,如轩逸“省心版”改用脚刹取代电子手刹,宝来手动挡版本甚至取消车身稳定系统。 这些举措虽压低了价格,却也削弱了用户体验。
消费者抄底机会与避坑指南
对于购车者而言,当前确是“捡漏”窗口期。 奥迪A6L降价32%后入门价跌破30万元,卡罗拉、朗逸等经典家轿优惠超4万元。 需注意三点:一是部分降价车型为库存车,提车时需查验生产日期;二是金融方案中可能存在高手续费陷阱;三是减配车型的售后维护成本可能增加。 轩逸“省心版”取消的倒车影像后期加装费用约2000元,反而抵消部分降价红利。
价格战背后的行业重构
合资车企的降价不仅是短期促销,更是战略调整的缩影。 大众、丰田等品牌加速推进“油电同智”,例如奥迪A5L搭载华为智驾系统,一汽大众揽境燃油车首次实现高速NOA功能。 同时,别克、奔驰等品牌推行“一口价”模式,通过透明定价减少消费者比价焦虑。 另一方面,二线豪华品牌如捷豹、英菲尼迪降价超40%,暴露出品牌溢价能力的衰退。
结语:燃油车的黄昏还是重生起点?
当宝马5系跌破30万元、轩逸售价不足6万元时,燃油车市场的价值体系正在重构。 这场降价潮既为消费者带来短期红利,也迫使传统车企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赛道加速追赶。 然而,价格战能否换来长期生存,仍取决于技术突围与用户信任的重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