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车企在华裁员:传个别部门裁员比例达70%!赔偿N+3

2025年7月,汽车行业再掀裁员风暴!某知名豪华车企在中国市场启动大规模人员优化,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0%,赔偿方案虽达N+3,但仍难掩盖行业转型阵痛。业内人士分析,这波裁员并非偶然,而是市场激烈竞争下的然结果,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正遭遇严峻挑战。

闪电裁员,研发团队遭重创

据内部消息,此次裁员行动极为迅速,部分员工在7月初接到通知后,仅三天内便完成离职手续。其中,研发及工程部门成为重灾区,个别团队裁员比例高达70%,堪称“断腕式”调整。尽管N+3的赔偿方案在业内属于较高标准,但如此大规模的裁员仍让许多员工措手不及,有员工无奈表示:“前一天还在推进项目,第二天就收到离职通知,连交接的时间都没有。”

某车企在华裁员:传个别部门裁员比例达70%!赔偿N+3-有驾

销量下滑,电动化战略遇挫

此次裁员的背后,是该车企在华业绩的持续低迷。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该品牌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2%,即便欧洲市场有所增长,仍无法弥补在华损失。更令人担忧的是,其电动化转型进展缓慢,去年推出的新车型市场反响平平,销量远未达预期。有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已取消原定的2025年财务目标,显然对短期内的复苏缺乏信心。

行业洗牌,外资车企压力加剧

某车企在华裁员:传个别部门裁员比例达70%!赔偿N+3-有驾

事实上,这并非个例。今年以来,多家外资车企纷纷调整在华战略,裁员、减产成为常态。此前,奔驰已对金融销售部门优化15%,虽提供N+11的高额补偿,但仍难扭转颓势;宝马也在去年裁减5%的员工,以应对市场变化。而造车新势力如蔚来、极星等,同样在今年初进行过人员优化,但赔偿标准普遍低于传统豪华品牌。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轮裁员潮的根源在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凭借智能电动车的快速迭代和价格优势,持续挤压外资车企的市场空间。尤其是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配置丰富、性价比更高的国产车型,导致传统豪华品牌销量持续承压。

某车企在华裁员:传个别部门裁员比例达70%!赔偿N+3-有驾

转型阵痛,未来何去何从?

面对行业变局,外资车企不得不通过裁员、缩减成本来应对。然而,研发团队的大幅削减,可能进一步延缓其技术更新速度,形成恶性循环。有分析师认为,若无法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快速突破,部分品牌或将彻底失去中国市场的话语权。

对于被优化的员工而言,尽管N+3的赔偿提供了一定缓冲,但在行业整体遇冷的情况下,再就业难度加大,尤其是研发岗位的技术人才,面临转型困境。有网友调侃:“以前买车看品牌,现在找工作得看赔偿,行业寒冬里,N+3也算‘良心价’了。”

某车企在华裁员:传个别部门裁员比例达70%!赔偿N+3-有驾

结语

这场裁员风暴,既是市场洗牌的结果,也是传统车企转型艰难的缩影。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能否快速适应变化,将成为车企生存的关键。而对于行业从业者来说,如何在变革中寻找新机遇,或许比高额赔偿更值得思考。

#汽车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