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销量暴跌20%!昔日“加价王”为何在中国卖不动了?
刚刚看到乘联会的最新数据,今年前10个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5%,五年间猛涨了超过5个百分点。而另一边,本田中国10月份销量仅有59,886辆,同比暴跌20.6%。这两个数字放在一起,让我不禁感叹:中国汽车市场的天,真的变了。
还记得五年前,身边朋友买车首选还是合资品牌,本田CR-V、雅阁这些车型堪称“加价王”,提车还得排队。时过境迁,如今这些昔日明星车型的光环正在迅速消退。数据显示,本田在中国只有两款车月销量还能勉强破万,CR-V卖出了14,345辆,雅阁为13,230辆。而曾经“秒天秒地秒空气”的思域,如今月销量仅剩4,035辆,令人唏嘘。
▍本田遭遇的困境,只是日系车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本田面临的挑战并非个例。整个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滑落至11.6%。曾经凭借省油、耐用打天下的日系车,为何在今天突然“不香”了?
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新能源转型的迟缓。看看数据就知道了:今年10月,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渗透率已经高达70.1%,而主流合资品牌仅有可怜的7.1%。差了整整十倍!这意味着,在最具增长潜力的新能源赛道,合资品牌几乎已经掉队。
本田不是没有尝试过转型。他们推出了e:NP2极湃2、猎光e:NS2等电动车型,但市场反响平平,月销量只有几百台。与此同时,本田还不得不应对半导体短缺带来的生产压力,以及竞争对手带来的市场挤压。面对重重困境,本田甚至不得不下调了2025年的销售预期。
▍中国自主品牌,凭什么逆势崛起?
与合资品牌的颓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前10个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已达65%,这意味着每卖出三辆车,就有两台是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成功的关键在于抓住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两大趋势。今年11月第一周,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4%。也就是说,现在卖出的每10辆新车中,超过6辆是新能源车。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市场的主流方向在哪里。
而且,自主品牌不再只满足于国内市场,它们在海外也同样表现出色。前10个月,中国汽车出口量已经突破561.6万辆,同比增长15.7%。从“产品出海”到“技术输出”,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实现质的飞跃。
▍合资品牌的未来,路在何方?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本田和其他合资品牌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吗?我看未必。
事实上,一些合资品牌已经开始寻求变革。通用的别克GL8 PHEV在1月份也取得了1,172辆的销量,说明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并非毫无作为。只是转型的速度,还远远跟不上市场的变化。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2025年乘用车行业促销已回归理性,市场秩序明显改善。这意味着,单纯依靠价格战已经无法赢得市场,真正考验的是企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
对于本田这样的合资品牌来说,当务之急是加快电动化转型步伐,充分利用本土供应链优势,推出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智能电动化产品。毕竟,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跟不上节奏就意味着被淘汰。
▍尾声
就在本月20日,《每日经济新闻》将举办第十七届猎车榜,探讨“价值重构 智行新境”的主题。这个话题特别应景——在中国汽车市场,价值确实正在被重构。
作为一名汽车行业观察者,我认为当下的市场调整并非坏事。它逼迫所有参与者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消费者。
本田等日系品牌曾在中国市场创造过辉煌,拥有良好的口碑和庞大的用户基础。但如果不能尽快跟上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恐怕还会继续流失市场份额。毕竟,市场从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实力。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没有人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只有拥抱变化,才能赢得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