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55公里插混多交1万税费,车企为何集体转向100公里续航?北京车主李先生的经历或许能说明问题

明年起55公里插混多交1万税费,车企为何集体转向100公里续航?北京车主李先生的经历或许能说明问题

李先生去年花9万多买了台插混车,55公里纯电续航,当时觉得捡了大便宜。结果这个冬天算了笔账,吓了一跳:每天通勤45公里,冬天实际只能跑40公里就得充电,基本天天找桩。更要命的是周末出趟门,80公里路程纯电根本撑不住,一年下来纯电使用率连三成都不到。现在听说明年这种车要多交1万多购置税,李先生直接懵了。

这道门槛,卡得有些狠

从明年开始,插混车想免购置税,纯电续航必须达到100公里。这一刀下去,市面上大把55-80公里续航的车型都要“现原形”了。

按15万车价算,购置税大概1万多块钱。表面看是增加了成本,但仔细想想,这或许是在帮消费者避坑。

我认识个做二手车的朋友,他说55公里续航的插混车,保值率比100公里以上版本低了快10个百分点。原因很简单,买二手车的人更精明,知道这种“伪新能源”不好用。

车企的应对,比想象中快

明年起55公里插混多交1万税费,车企为何集体转向100公里续航?北京车主李先生的经历或许能说明问题-有驾

政策一出,各家动作都不慢。

某家头部车企内部人士透露,年底就要停产55公里版本,全力转向120公里版。虽然车价贵了2万多,但免税后实际差价也就1万出头。关键是120公里版配的是18.3kWh大电池,支持快充,半小时能充80%。

还有家主打混动的品牌,新车直接标配19kWh电池,续航137公里,远超政策要求。工程师说增加的电池重量不到80公斤,但用户体验完全是两个档次。

最有趣的是某些合资品牌,之前55公里续航的车型现在可能要急眼了。“油改电”的老路子,在续航这件事上确实吃亏。

100公里,才算真正够用

从实际使用看,100公里续航确实更符合大部分人的习惯。

明年起55公里插混多交1万税费,车企为何集体转向100公里续航?北京车主李先生的经历或许能说明问题-有驾

我观察过身边好几个插混车主,55公里版本的基本都是“充电焦虑患者”,天天惦记着找桩。100公里以上的就轻松多了,一周充一次,配合周末的各种活动,充电变成了顺便的事。

而且100公里以上车型普遍支持快充。3.3kW慢充要5个小时,18kW快充半小时搞定,这体验差别只有用过的人才懂。

有个朋友换车前专门做了功课,他说现在公共桩用户单次充电平均45分钟,如果续航达到100公里,一周只需要充一次,一年能省200多次排队时间。

合资品牌的麻烦来了

这次政策对合资品牌冲击不小。某德系品牌的插混SUV纯电续航只有55公里,明年开始得交税,终端优惠可能都抵不上购置税成本。

某日系品牌的混动车型续航95公里,勉强达标,但电池容量小,快充能力弱,面对中国品牌100公里+快充的组合,优势几乎没有。

听说某德系品牌已经在准备新的插混版本,纯电续航超过120公里,但时间窗口只剩半年,来得及吗?

明年起55公里插混多交1万税费,车企为何集体转向100公里续航?北京车主李先生的经历或许能说明问题-有驾

给准备买车的建议

如果你正在考虑插混,现在这几个月确实是个特殊时期。55公里版本可能有清库存优惠,100公里以上的新款也陆续上市。

我个人建议,预算允许的话直接选100公里以上版本。政策只是外因,关键是这个续航确实更实用。每天不用惦记充电,周末出门也更从容,这种体验差别比省那点钱更重要。

有个做销售的朋友说,最近咨询100公里以上插混车型的客户明显增多,大家都不傻,知道这是趋势。

这次政策调整,表面上提高了门槛,实际上是在淘汰那些“占号神器”式的产品。对真正想用电的消费者来说,或许是件好事。毕竟买车这事,还得看长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