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车主痛哭!比亚迪被后生仔一刀割喉,21万秒变10万保值率崩成笑

竟被一群后生仔分走了

比亚迪估计脸都黑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正被一群虎视眈眈的“后生仔”们,一口一口地分走大半。这感觉,就像是自家种了满园的桃子,熟得正好的时候,一觉醒来,发现园子被一群猴儿给光顾了,还专挑大的摘,你说气不气人?

汉车主痛哭!比亚迪被后生仔一刀割喉,21万秒变10万保值率崩成笑-有驾

这事儿还得从一位比亚迪汉车主的吐槽说起。哥们儿两年前兴冲冲地花了21.98万,提了辆汉,当时那叫一个风光,妥妥的国产新能源旗舰。可谁能想到,就两年零一个月,车子拿去一评估,价格直接给你腰斩,只剩10万出头。这数字,简直比坐过山车还刺激,从云端直接给你干到地面。知乎上有个匿名网友说得特别扎心:“买新能源车,你以为买的是资产?不,你买的是一张体验券,到期了还得自己搭钱处理。” 这话虽然糙,但理不糙。保值率堪比“跳水冠军”,这让多少老车主的心哇凉哇凉的。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种贬值速度,谁还敢把真金白银再投给你?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波动了,这简直是在动摇品牌的根基。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更扎心的还在后头。产品保值率崩塌只是内伤,真正让人“破防”的,是某些终端销售店那让人窒息的操作。有个哥们儿,揣着全款,本来高高兴兴地准备去提一辆心仪已久的海豹。结果呢?销售顾问的脸比六月的天还变得快,一听你要全款,那笑脸立马收了回去,开始给你上“套餐”——又是要你办贷款,又是要你强买那个所谓的“延保”。那贷款利息算下来,比银行高出一大截,明摆着就是要把你当韭菜割。这位潜在客户也不是吃素的,脑子一转,合着我花钱还得看你脸色、受你这窝囊气?转身就去了隔壁特斯拉门店,人家那叫一个干脆利落,价格透明,流程简单,不想让你烧这脑子。这一推一拉之间,一个忠实粉丝就这么硬生生地被“劝退”了。

这事儿说小了,是比亚迪个别销售网点的服务问题;说大了,这就是在自毁长城。市场竞争都卷成什么样了?前有特斯拉这条“鲶鱼”不断搅动风云,后有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围追堵截,个个都拿出看家本领抢地盘。就在这种刺刀见红的节骨眼上,你还在这儿玩强制捆绑的“小聪明”,这不是把客户往对手怀里送吗?当场空气都凝固了,客户估计心里就一句话:“我买车,不是来受教育的。”

风暴的中心,比亚迪自己恐怕也感受到了寒意。曾经,它靠着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这些“黑科技”,一度封神,销量一骑绝尘,把合资品牌打得丢盔弃甲。那时候的比亚迪,是国货之光,是无数人心中的骄傲。可如今,这光环似乎正在褪色。外部的压力越来越大,那些“后生仔”们学得太快了,在智能化、用户体验、品牌营销上玩出了各种花样。小米SU7一发布,雷总那套互联网打法,直接给传统车企上了一课,什么叫“用户运营”,什么叫“流量为王”。你看那发布会现场,跟科技圈春晚似的,热度直接拉满。再看看比亚迪,是不是有点“廉颇老矣”的感觉了?技术优势还在,但品牌故事好像没那么性感了。

更要命的是,整个行业的“大逃杀”已经拉开序幕。中国人做生意有个特点,什么商品赚钱,就一窝蜂地冲上去,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产能过剩,大家一起完蛋。你看前几年的共享单车,满大街的残骸还没清理干净呢。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不是也有点那味儿了?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国内叫得上名号的新能源车企,少说也有上百家。可市场就这么大,蛋糕就这么点,哪容得下这么多玩家?有行业大佬预测,要不了五年,现在市面上这些车企,至少得倒闭一大批。

这不是危言耸听。价格战已经打得血流成河,从年初秦PLUS的“798”惊天一击,到后来各大车企纷纷跟进,降价潮一波接一波。消费者是乐了,但车企呢?利润空间被压榨到了极限,卖一辆车甚至可能在亏钱。这种靠烧钱换市场的模式,能持续多久?谁的现金流先断,谁就第一个出局。

在这场残酷的生存游戏中,比亚迪虽然块头大,家底厚,但也不能高枕无忧。保值率的“内伤”不治,老用户的口碑就会持续崩坏;销售端的“歪风”不刹,潜在客户就会不断流失。这就像一艘巨轮,船体再坚固,如果内部有了裂痕,还不断有水手在甲板上凿洞,那离沉没也就不远了。

所以说,比亚迪现在是真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沉浸在昔日辉煌里,还是直面问题、刮骨疗毒?是靠着规模优势打价格战,还是在用户体验和品牌价值上再下苦功?这些问题,比亚迪必须想清楚。毕竟,市场不相信眼泪,消费者只会用脚投票。

看着这满目疮痍又生机勃勃的市场,我这个开比亚迪的,心里也是五味杂陈。既希望它能好,希望国产品牌能真正站上世界之巅;又对它如今暴露出的问题感到失望和担忧。话说回来,这场混战,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你们说,这最后的大浪淘沙,能淘出真正的金子吗?还是说,大家最后都得在这片红海里呛几口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