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又上新闻了,说实话我看到这消息第一反应是笑。这家企业都停了好长时间,工厂没人上班,APP客服打不通,结果突然说找到新投资人了,要复产还要干一百万辆车。听着像不像那种朋友圈里天天画大饼的微商?
公司欠了两百六十个亿啊。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我家楼下那个小超市一年才赚多少。结果新来的投资方深圳翔飞,注册资本才一个亿。一个亿想填两百六十亿的坑,这不是开玩笑是什么。
更离谱的是,这家公司背后站着宝能汽车。我去过他们西安的基地,去年冬天去的,总装车间大门锁着,玻璃都蒙了一层灰,里面的机器人站那儿一动不动,跟雕塑一样。可你猜怎么着,隔壁地皮盖起了商品房,外立面都刷好了,售楼处灯还亮着,门口写着“尊贵人生从此启程”。我当时就在想,造车不行,卖房倒是挺积极。
这种事在车圈真不少见。众泰的厂子法院挂网上拍卖,没人要。恒驰这边发通稿那边找买家,一年过去了连个影子都没有。哪吒说有资本要接盘,后来呢,没下文了。这些车企就像半夜卡在电梯里的人,上不去也下不来,只能在里面干耗着。我认识一个做汽配的老哥,他说现在最怕听到某某车企又要复活的消息,因为每次都是先赊货,等零件送到了,人就联系不上了。
全国现在有将近两百五十家整车企业。你算算,平均每个省八家。可一年总共才卖三千多万辆车。比亚迪一家去年就卖了三百多万辆。有的小厂拿着政府补贴,一个月拼死拼活出不了千把台车,还在那儿撑着。为啥不倒?因为地方政府舍不得。一个汽车厂能带来几千个岗位,税收一大笔,G跳,领导脸上有光。
北京顺义今年八月出了新能源补贴,最高六千块。杭州更直接,买车按价格分档给钱。政策本意是让大家多买点车,结果呢,成了某些僵尸企业的续命药。我在杭州朋友说,他小区对面那个4S店,去年还能修车,今年招牌都没了,电话打过去是个卖保险的接的。
宝能拿地的故事我都听腻了。全国搞了一万一千多亩地建厂,好多地方车没造几辆,地产项目先开盘了。广州增城那个基地,说是投五百三十亿,结果现在每天代工二十多辆车,还是帮别人贴牌。供应商天天堵门要账,工人工资拖了半年。你说这是造车吗,这叫圈地。
资本进来根本不是为了造好车。他们图的是那张“造车资质”,就跟以前炒车牌似的。有了资质就能讲故事,讲完故事融资,融完资套现走人。我采访过一个前投资人,他说他们内部开会从来不看产品力,只看牌照值多少钱,土地在哪块,能不能转手卖。听完我心里直发凉。
西安咸阳机场旁边那个宝能基地,十万多平的厂房,全是进口设备,现在空着。政府出钱建的,土地就这么荒着。而真正想扩产的新势力,跑断腿都拿不到地。你说冤不冤。全国有多少这样的闲置资源,没人敢细算。
最惨的是车主。我表弟买了辆威马EX5,去年空调坏了,等了三个月才弄到压缩机。售后说配件要从上海调,实际上上海仓库早就搬空了。他现在车上一堆故障码,开起来提心吊胆。我说你还敢开吗,他说没办法,退又退不掉,卖又没人收。
汽车不是手机,换一个无所谓。这玩意儿要开好几年,服务跟不上谁受得了。你现在去买比亚迪吉利,售后可那些僵尸品牌的车主,连个充电救援都找不到人。信誉早就没了,就算打强心针活过来,谁还敢买?
现在这行早就不靠讲故事了。比亚迪一年研发投入几百亿,吉利也在拼命搞技术。蔚来小鹏理想零跑,哪个不是在资本市场里被扒三层皮检验过的。拼的是电池续航,是智能驾驶,是用户体验。光有个生产资质顶什么用。
比亚迪那个女高管李柯说过,我觉得特别对,她说中国留下二十家整车厂都嫌多。这话听着狠,但真是实话。你看十年前钢铁煤炭过剩的时候,也是死撑着不退,后来国家下决心压产能,虽然痛,但活过来了。我老家有个化工厂,淘汰落后生产线后,五年股价翻十倍,年年分红,还招了不少研发人员。
汽车行业也该来这么一下了。今年七月中央财经委开会说了,要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信号已经很明显了。地方保护该收手了,补贴不能再乱撒。好地好资源,得留给真干事的人。
退市不能一刀切。得有法律支持,让企业走得体面。工人要培训再就业,车主要有保障机制。当年钢铁改革的经验完全可以拿来用。不能让消费者为烂摊子买单。
宝能西安基地旁边的公寓还在卖。销售跟我说,旁边就是智能汽车产业园,未来潜力无限。我说那你带我去看看产业园呗。他笑了笑,说施工还没完成,暂时不让进。我心里清楚,那地方哪是产业园,那是坟场。
这种“造车圈地”的游戏该结束了。中国汽车要想走出去,就得先把家里打扫干净。把那些空壳清出去,把资源让给真正搞研发的人。
现在的车市太乱了。但不会一直乱下去。政策收紧,资本冷静,没技术没市场的迟早出局。专家说最后能活下来的大概十五家左右。这个过程肯定疼,可不死一批,怎么新生。
威百万辆。梦可以做,但得醒着做。在二百五十家车企里厮杀,没真本事,光靠输血和扶持,结局早就写好了。
我认为,中国车市缺的不是企业数量,而是退出机制。什么时候我们敢让一家车企堂堂正正地倒闭,这个行业才算成熟。
这场“退市风暴”来得越早越好。刮掉泡沫,砍掉寄生藤蔓,剩下的种子才能长得高,站得稳。
我们的汽车产业,真的该长大了。
全部评论 (0)